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東島群雄感覺不妙,二度聯合起來,圍殲朱元璋。一時間,雙方各自建造龐大可怖的武器,徵數十萬大軍,打得難解難分;但梁思禽終是智高一籌,東島無論運用何種機關計謀,均被破解,加之朱元璋又雄才偉略,經歷幾次大戰,終將東島群雄逼入絕境。

這時,梁思禽的來歷被猜出,雙方百年舊仇,又添新恨,當下依武林規矩,寄刀留簡,約在八月十五,靈鰲島上,比武論道,一決生死。

東島的絕頂高手傾巢而出,先行佈下陣勢,準備讓梁思禽有來無回。直到夜色將闌,圓月西墜,梁思禽也未露面,東島諸大高手皆認為不敢來了,正在議論紛紛,忽聽海上傳來洞簫之聲,梁思禽一人一簫,踏著一葉扁舟,飄然而至。

這門武學,在靈鰲島上,第一次橫空出世,令東島中人措手不及。尋常武功,不過憑藉兵刃拳腳,但這周流六虛功,卻可駕馭天地間諸般大能,天地山澤,風雷水火,無不成其利器,可說已不是人間的武功,乃是“西崑崙”梁蕭天下無敵的“諧之道”的終極版本。

這一戰,東島對周流六虛功無法可施,被梁思禽連敗九大高手,最後群起而攻,依然一敗塗地。

這一戰之後,梁思禽在島邊石崖上裂石成紋,寫下:“有不諧者吾擊之”從此之後,這七字威震武林,而東島卻是一蹶不振,再也無力爭奪天下。

這七個字,也成為東島抹不去的恥辱

此後,朱元璋再無敵手,陸續續平定南方,並以破竹之勢,揮師北伐,滅亡元朝,恢復大漢衣冠。

那時,隱藏了許久的矛盾爆發了

梁蕭、梁思禽父子,都是信奉和諧之道,反對戰爭,反對流血,反對壓迫,崇尚平等,和諧。

若是在二十一世紀,天朝建設和諧社會的時代,他們有市場,會受到重視。

可是在亂世,宋亡元立,或是元亡明初時,在處處講究強權,處處講究壓迫,處處都在流血,處處都在拼殺的時代,卻是不合時宜,註定是悲劇的

諧之道,成就了他們;諧之道,也毀滅了他們。

朱元璋得天下之後,在治國思想上與梁思禽發生了劇烈才衝突。

梁思禽是一位智者,卻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朱元璋不是一位智者,卻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

智者,總是喜歡幻想,總是想著構建最美好的社會,最好是一步踏入大同社會,或是邁入;而政治家,不會想太多,只是想著穩定,為了穩定可以犧牲民族未來,犧牲國家發展潛力。

梁思禽提出“抑儒術,限皇權,開九科”,這有利於社會發展,有利於社會進步,可不利於朱家王朝統治。

一個封建王朝,想要穩固,有三件事情必定要做:一是百姓文盲化,二是精英愚昧化,三是長期赤貧化。文盲,沒有見識,需求也低,反抗也少;精英變傻了,江山自然穩固;商業總是被打壓,禁海鎖國,有些受窮,可人心不亂。

若是當權者大力普及教育,發展經濟,發展海貿,大力培養人才,那麼無論控制多嚴密,不論如何搞,最終還是會推翻,皇權受到限制。

抑儒術,限皇權,開九科。

不只朱元璋慍怒,朝中儒生,更是群起而攻之,就連開國名臣,如徐達、李善長、劉伯溫也加入反對之列。雙方當廷辯論數次,均無結果。

梁思禽性情孤傲,憤激之下,竟私自開館授徒,並在館中設立九科。

其實也不怪他孤傲,身為大科學家,大思想家,武學大宗師,他有孤傲的資本。單挑,沒有人打得過他;車輪戰,也累不死他;群毆,也打不過他;比學問,比智慧,也沒有人超過他,有孤傲的資本。

前世為劍魔獨孤求敗時,有著無敵的力量,超人的智慧,不孤傲才怪。

蒼龍在一群螻蟻面前,自然孤傲至極

只是如此一來,顯得極為不合群,更惹儒生怨恨。

“限皇權”更是刺激到了朱元璋的敏感神經

當皇帝,權力一失,必然沒命,若是限制了皇權,朱元璋還有命嗎

朱元璋駁回了梁思禽的奏章,梁思禽卻滿不在乎,將奏章重抄一分,再次送上,還請求群臣廷議。

這讓二者矛盾徹底激化,再無一絲緩和的可能

在一次宴會中,朱元璋在酒中下了毒,梁思禽喝下毒酒,一杯接著一杯,喝毒酒好似喝白開水一般。

接著,三千甲士的圍攻,可梁思禽的周流六虛功出神入化,上天入地,遇水化龍,甲兵雖眾,卻摸不著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