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候厭倦了”阿骨打道。

說著,阿骨打又看向了愛女,柔聲道:“銀鈴,我對不住你。都怪我女真當時太弱了,不然為父也不會將你送出去”

“女兒省的,為了我完顏部,女兒這點犧牲,又算得了什麼”

完顏銀鈴說道。

嘴上說著理解,心中也沒有一絲怨恨,只是一絲淡漠出現了。此時,面對父親,再也沒有過去那般親近,好似隔了一層膜一般。

身上的傷口,時間久了,終究會治癒;而心上的傷口,看似癒合,其實至始至終,沒有好利索。

理解了,原諒了,但是也疏遠了。

第35章血戰黃龍府

阿骨打稱帝,天下震驚。

在之前,完顏部造反,遼帝沒有太多重視。只因為遼地,多是草原民族為主,多是彪悍之輩,時常造反,而遼軍也時常鎮壓,年年打仗,打的次數多了,都不在乎了。

而這些造反者,即便是再能打,也經不住遼軍一頓群毆,在支撐上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灰飛煙滅,或是詔安。

在阿骨打與遼軍血拼的時刻,遼帝照樣是該吃吃,該喝喝,該打獵依舊打獵,生活照舊,小日子照舊。只是派了一些官員鎮壓而已,即便是阿骨打取得了寧河大捷、出河殿大捷,也沒有太在乎。

遼軍不是無敵的,也打過敗仗。

這只是兩場敗仗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誰能不打敗仗,只要後面打了勝仗就夠了。

隨著阿骨打稱帝,建立金國,整個性質發生了劇烈變化,遼帝怒了,再也坐不住了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一個君王可以允許造反,只要到時候派兵圍剿,或是詔安,或是剿滅,或是議和,有多條出路可走;可沒有一個君王,允許在地盤上再出現一個君王,那時只有一條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遼帝怒了,開始全國總動員,想要一舉將金國剿滅。

訊息傳來,金國上下立時恐慌一片,雖然接二連三大敗了遼軍,可是金國上下對遼軍,還是有恐懼之心。

女真造反,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歷史上,女真多次造反,都遭到了遼軍殘酷鎮壓,死傷慘重,最後不得不臣服於遼國。而這次起兵造反,能成功嗎

金國上下,很是忐忑,很是懷疑。

遼國太強大了,兵強馬壯,幾十萬大軍,鎧甲器械充足;而金軍,兵馬不過兩三萬,即便是總動員,五萬道:“好,你去吧”

獨孤康起身離去,出征而去。

此戰,是他第一次統帥大軍作戰,也是第一次證明自身能力飛時刻。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學武不是為了行俠仗義,而是為了從軍,為了在戰場上,立下功勳。

“轟隆隆”

戰馬湧動,五千騎兵向著西方席捲而去。

此戰,是他揚名立萬的時刻。

何為武道?

在古代,與野獸的搏鬥中,誕生了武道。很多的武功,多是模仿動物創造。

在古代,在一次次戰爭中,武道得到了發揚,走向了繁榮。

武道,行的是殺戮,目的是守護。

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學武不是為了行俠仗義,不是為了替天行道,不是為了逞強鬥狠,不是為了爭名奪利,而是為了從軍,為了在戰場上,立下功勳。

很多人,習武是為了從軍。

在金庸的小說中,對郭靖的評價最高,稱他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如何為國為民,郭靖選擇了就參軍打仗,保衛襄陽。

只有從軍,只有保家衛國,武道才能得到弘揚;而在江湖上,逞強鬥狠,執著於正邪之爭,這走上了岔道,是對武道的褻瀆。

實際上,很多武者,多是選擇了參軍,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只是到了宋朝之後,宋朝重文抑武盛行,致使很多武者鬱郁不得志,不能在朝為官,征戰沙場,只能是在江湖行俠仗義。

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看似爽快至極,其實苦澀無比。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自身價值,這是武者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在金庸小說中,達摩是蠻夷,獨孤求敗是蠻夷,而明教也是學的蠻夷武學,而很多中原武林卻是衰落至極,難以誕生頂尖高手,不得不說,這是時代的悲哀。

江湖,是武者失落時的歸屬

隱居,更多是為了逃避現實

第一卷,名為劍魔。講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