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原本他想策封聖僧為護國**師。只是聖僧拒絕了。”
清岩心道“聖僧要是答應了才是天大的怪事。”
燕行雲繼續道“朱洪武做了二十幾年皇帝就駕崩了,而他死後卻出了一件改天換地的大事。”
燕行雲所說的這件大事清巖也很清楚,史稱“靖難之變”。
原來,朱洪武在世時本立有太子,可惜太子命短,沒等老子去世就魂歸西天了。太子死了,按常理朱洪武就該在剩下的兒子當中再選個太子,可朱洪武是太喜歡那個大兒子了。居然沒有再選兒子當太子,就直接把太子的兒子立為了太孫。
朱洪武如此做法,當然就引起了幾個兒子的不滿,尤其是他二兒子,這位王子心懷大志,胸有天下,實在是個難得的人才,以前老大當了太子他就很不服氣,就盼望著老大早死,結果天遂人願老大真就死了。只是他想到了開頭,沒猜到結尾。老大雖然死了,老二還是老二,他始終不是太子。
看到侄子當了太孫,老二是恨得咬牙切齒,卻也是無可奈何,他知道朱洪武的性子,自己要是敢有一絲異心,他老子是絕不會容忍的,所以老二隻能忍,當然也巴望著侄子太孫也能遂了他的願望,追隨他父親而去,這次他失望了,最後是有人死了,不過不是太孫,而是他老子朱洪武。
老朱一死,太孫繼位,名正言順的就當了皇帝,這就是建文皇帝。
朱建文當皇帝時年紀很小,十一二歲,就是個毛孩子,讓這樣一個孩子來統治偌大一個神州,實在是有些難為他了。
只是在朱建文還沒有覺得力不從心的時候,有人就打算為朱建文分憂了,那人就是他的叔叔,親叔叔,已是封為燕王的朱永樂,也就是老二。
朱永樂委實等不及了,他想當皇帝,做夢都想,所以他就準備實現自己的夢想,如何實現,兩個字,造反!
當然朱永樂不會那麼直接喊著造反,他的理由就是“清君側,振朝綱”,意思就是皇帝身邊有了奸佞之徒,把皇帝帶壞了,所以他就要替皇帝清除奸佞,口號是這樣,朱永樂最大的意圖還是想,在清君側時順帶著把皇帝也清了。
朱永樂反了,大軍直逼南京城,朱建文也不是吃素的,即便是個少年,但他也是個皇帝,就指揮軍隊和叛軍打了起來,幾場大戰下來,朱建文敗了。
他叔叔軍伍出身,身經百戰,麾下既有良兵也有強將,他如何會是對手,結果叛軍長驅直入,殺到了南京城,將京城團團圍住,本來朱洪武可以直取京城殺入皇宮,可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的登上帝位,他必須要讓自己的侄子寫下禪位詔書,交出傳國玉璽。
朱永樂以為,在他的威勢之下,自己軟弱的侄子定會乖乖就範,哪知道朱建文竟然不願投降,一把火就燒了皇宮,來了個玉石俱焚,別說傳位詔書,就是傳國玉璽也隨同朱建文化為了灰燼,消失在了那場熊熊大火之中。
大火再烈也有熄滅之時,朱永樂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帝,只是南京城被火燒了大半,皇宮也沒了,他也不願在老地方建立皇宮,就另選寶地,把京都定在了北京。
朱永樂定都北京,當上了皇帝,可心裡卻不踏實,他老覺得朱建文沒死,是和傳國玉璽遠走高飛了,這就是做賊心虛,心裡有鬼,就這樣,朱永樂也不知派了多少人在暗中尋找侄子的下落,為了心安,為了斬草除根,只是直到他死,朱建文的生死對他來說依然是個不解之迷。
這段歷史清巖瞭解的很詳細,當初白夫子說的時候,他聽是聽了,但還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想不明白,明明是親叔侄,怎麼會打個你死我活呢?現在他是明白了,生在帝王之家,什麼親情倫常都是假的,在至高無上的皇位面前,這些東西脆弱的不堪一擊,而現在他最不解的是,太師叔說了半天就是說了一個帝王爭鬥的故事,這和他想知道的答案有什麼關係?
燕行雲見到清巖一臉疑惑,茫然的看著自己,就道“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就要到了,朱建文沒有死,他還活著。”
清巖聞言就是一驚,他驚訝的不是“朱建文沒死”,而是“他還活著”,太師叔的意思就是朱建文活到了現在。
靖難之變距離現今已有四五百年了,朱建文要是活到現在,也就是四五百歲的年紀,普通人當然活不到這種歲數,就是修真之人也是少有,而朱建文竟然做到了,那就說明他不但踏入了修真仙途,並且還有了驚人的成就。
清巖驚訝之後,心思電轉,隨即醒悟,叫道“難道是聖僧救了他!”
燕行雲輕輕一嘆道“聖僧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