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這一筆收穫,呂陽可謂是心情大好。
這鬼地方,孤寂無邊,光是躲避那些巨瞳怪物便已辛苦,又再忍受著漫無目的的四處搜尋,倘若不是預見著有這可能存在的收穫,還真沒有探查的必要。
總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收好這些古仙遺留的寶物,呂陽又再探查其他地方,收穫道器殘骸,仙人秘錄數份。
尋幽探秘,一向都是修士收取古人遺寶的手段,而呂陽從這些收穫的秘錄和記載中,也逐漸瞭解了當年發生的一些事蹟。
正如他過去所知,仙界本來安定祥和,百族林立,乃是一個興旺鼎盛的年代,然而有一天,忽然有恐怖怪物從地心湧現,正是這巨瞳怪物。
起初之時,各族還以為它只是尋常的未知生靈,並未有留意。
當時的天地間。各種奇形古怪的生靈都有。無數仙,人,神,魔,妖,鬼,畜,龍,都只是其中的一分子,因而再兇惡的巨瞳怪物在仙人們眼中。也不過就是稍微麻煩一些的怪物而已。
就連記載此秘錄的古仙,也是這般想的。
但誰也沒有想到,越來越多的巨瞳由此而現,仙人甚畏懼之。稱之為劫。
彼時凡間有逢年過節的說法,“年”也是一種怪獸的稱呼,而此劫,也逐漸成為了度劫的象徵。
然後便是不出呂陽預料之事,隨著巨瞳怪物吞噬的修士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整個仙界徹底亂套,各族見有機可乘,又未對此引起注意,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混戰。甚至將諸天生靈都捲了進來。
再之後,便是浩劫來臨,趁著各族彼此攻伐,死傷,巨瞳怪物不斷繁衍,增多,災劫越來越盛。
到了最後,少數僥倖生存下來的,與古仙血脈相連的人族,也失去了遠古時期的輝煌。過起了茹毛飲血的生活。
一切又再重新來過,仿若回到了開天之初的黑暗時代。
“天地大劫,乃屬天地之道也,逆天而行,必受天譴……”
“此劫之下。一人行之,一人自受。而若一族行之,其族滅不遠矣……”
“若使天下人人無爭,族族安和,必不致使劫有機可乘,由是方知,災劫之降,自取其禍也,後之覽者鑑之,鑑之!”
呂陽閱讀到最後,便是這些古仙書就的絕筆了,看完之後,不由得攏卷深思。
其實類似的說法,古已有之,一點也不新鮮,這些都是談天地之變和自然之法,更有甚者,認為修士乃是逆天而行,必受天譴,於是萬物歸於末法,人人無超脫之力,方是平衡長久之道。
這些巨瞳怪物不吞噬尋常生靈,只感應陰神強大者,度劫之時,氣機洩露,便前往吞噬,也是因其咎由自取。
再思及自己修煉以來,雖然沒有徹底失控,但亦曾有殺人奪寶,爭奪氣運之舉,乃是旁人眼中的大奸大惡。
每一名能夠修煉到高深境界的修士,或多或少搶佔了其他生靈本應具備的機緣和氣運,甚至更直接的殺害,搶奪,差距由此而來,怨憤,憎恨,亦深藏於陰神之中,乃是洗脫不得的罪孽。
因果迴圈,報應不爽,這些深藏於神魂念頭間的邪惡罪孽,便成為了吸引災劫前來的美味源頭。
不過,思索了一番之後,呂陽又不由得笑笑。
這些東西固然深刻,但也不過是一家之言而已,他已是道境修士,也不可能因為這古仙的一兩句話便改變初衷,成為一名正氣浩然的正派大賢。
更何況,大賢便逃得了這巨瞳怪物的吞噬?
“這不是一兩人之事,而是事關萬千生靈生死存亡的大災難,豈是有那麼簡單便能逃避的。不過,現在憂慮這些,恐怕還為時過早,我得續探尋,看看有沒有更多的收穫。”
這一帶似乎是古仙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呂陽抱著不小的期望。
接下來的數日,呂陽便在這千里之地不斷搜尋,印證自己所探。
每一份遺蹟,殘骸,屍骨,卷宗,典籍,他都不放過,小心翼翼地從中追查遠古時代的線索,也恰是因為他的細心和耐心,每每增添新的收穫。
呂陽便像是遇著一張凌亂而又碎散的名畫,逐漸一塊塊碎片拼湊,知曉的事情越來越多,遠古的脈絡,也越來越清晰。
藉著這些碎散的線索,他已然拼湊出了部分當年事情的真相。
而就在這時,呂陽突然又發現了一個令他十分感興趣的記載。
這是在另一個附近的浮島之上發現的,一名古仙遺骸隨身攜帶的寶囊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