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輔佐舜帝期間,就推廣人教,為此打壓西方和截教兩教。
舜帝在位同樣四個元會,在位期間,最大的功績乃制定了人族的法律。
此外,舜帝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大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后稷,掌管農業;
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擔任“納言”,負責釋出命令,收集意見。
還規定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透過這樣的整頓,“庶績鹹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
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
此後舜帝功德圓滿,成就準聖中期,其輔佐之師人教玄都,一樣成就了斬一屍準聖初期的修為。
後舜帝禪讓與大禹,大禹有闡教門下廣成子輔佐。
至於原軌跡中的,舜帝禪讓給兒子商均,這裡沒有出現。
想必是少了聖人的蠱惑,加之聖人門下也就敢傳播教義,不敢隨意的插手人族內部,所以沒有了波瀾。
畢竟自雲中子、虛度、金靈開始,這三位就從不插手人族內部的事情,這也成了人族流傳下來的典範。
有典範在前,五聖門下敢插手人族內部的爭端,可能會被在位的共主不喜和懷疑。
總之,無量門的豎立典範,導致後面的五聖門下也不敢隨意造次。
就這般,人族五帝順利的來到了最後一帝大禹。
大禹為最後一帝,也為人族第一王朝的開創者,還有了結人族與妖族的因果定數。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母親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
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定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
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
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在此期間顯然是困難重重的,幸好有闡教門下輔佐,為他煉製了探查水深淺的神針,也有開山劈嶽的開山斧。
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測量儀器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
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引水入海,卻也導致四海水位高漲,頓時讓本就和人族不對付的龍族不願意了。
幸好天地即將因五帝結束而圓滿,龍族也沒和人族大打出手,大禹用此前因功德而成就功德靈寶的神針,鎮壓了四海的水位,算是圓滿的解決了引水入海,龍族的不滿。
此外……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也不敢休息。
他親自率領老百姓風餐露宿,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匯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經過畢生的治理,終於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氾濫的災禍。
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瞭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甚至,還是因為天地即將變化圓滿,與妖族的因果,在帝俊等人的掌控下,大禹斬殺了諸多霍亂人族水域的妖怪後,結束了與妖族的因果。
最後,在廣成子的教導下,大禹煉製九鼎,他有感妖族等各種族,可隨意穿行於人族中,而人族每每因外族而損失慘重。
有了這樣的血的教訓後,他煉製九鼎鎮壓人族九州,其凝結人族意志和氣運為橋樑,整個人族九州固若金湯。
若有凡間其他四州的萬族,敢窺視人族九州,人族可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