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不濟,趕緊跑路吧。也不用覺得跑路很丟人,你只要帶著我家少爺的屍體和少夫人跑了,這依然是個俠義之舉……此間怎能有如此俠義之士?
這要是放在現代,恐怕你不出手就會怪你見死不救吧?
在死亡的威脅下,誰還顧得了你有沒有能力救他?誰還顧得了是不是會連累得你也送命?
他們只知道,你不救他就是錯的,就是冷漠,就是慘絕人寰滅絕人性!
可尼瑪也不想想,人家跟你有半毛錢關係?憑什麼就得救你?
俠義?
你連廉恥都忘了還指望別人對你有俠義?
尤其是那些聽到點訊息不瞭解具體情況就敢站在道德制高點各種批判的。
人家家裡一家子妻兒老小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哇哇待哺的孩子甚至患了極重的病等著他掙錢養家他出點意外全家都得死他會跟你說?
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別人本來就不是一個道德的行為,自己都特麼道德缺失了還有什麼臉去批判別人的道德!
君子慎言,從不會非議他人。
趙玄一時間腦海裡想了許多,不過他也習慣了,這就是他修行的一個過程。
他修道、悟道,什麼是道?道就是道理。
什麼是悟道?悟道就是思索道理!
一個人的悟性,就在於是不是善於發現道理。一個人經由一件小事,就能想到大道理,那就是悟性高;一個人只迷戀紅塵,只有經歷鉅變,才大徹大悟,那就是悟性尚中;如果一個人經歷鉅變還不知悟道,那也就無藥可救了。
就好像契此,也就是五代後梁時期的布袋和尚,他的一首《插秧歌》裡寫到: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成稻,後退原來是向前。
從中稻插秧這農家活裡看到佛家大道理,這種悟性是常人能比擬的?
悟性,是智根、是智慧,但卻不是智計、智謀、智力。
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若愚,是知道適可而止,是學會看淡一切;而世人以為的智慧和聰明其實都是不智慧的表現。
才能出眾並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並不顯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實充滿危險,有智慧的人不會去貪戀權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適可而止,小聰明的人只是不停謀劃。
就如同趙玄,他完全可以自小展示出穿越者的不同,成為一個天才。但他知道“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所以他打小就沒有展現自己的才能換取實際的權位的想法。
很顯然,他的選擇是對的。
佛道講究的大智慧,是看透、是無為、是四大皆空,而不是自持聰明,自以為算計得了世人、算計得了天下,卻不知自己依然在紅塵裡打滾。
前者才是智慧,後者只是智計、智謀,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謀劃別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計上,但也會失敗再其智計上;謀劃抱拳自身的人需要依靠智計,但也要舍其智計。智計總有缺欠的地方,謀略總有敵手,謹慎使用才能減少禍患。
趙玄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智計,而是智慧,當然還有一些機緣。
但機緣還是建立在智慧上的,若他打小就賣弄聰明,生存的“機緣”也不可能落到他頭上。
智極則愚,此也!
如今他再次施展“智計”,金蟬脫殼,只為了不想連累了京城中的趙守城、趙靈兒等此世家人。他始終遵循道家的“為我”、“貴己”的思想,而不讓自身受他人牽連、不使自身牽連他人,就是真正的“貴己”、“為我”。如果自身受他人牽連,那就是不自尊自貴;如果自身牽連他人,那就無法做到無愧於心,“為我”就真的成了自私了。
“為我”者: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
故,面對自己有可能牽連他人,他才會金蟬脫殼、才會在此時跳出來。
眼下就差一步便能金蟬脫殼、“毀屍滅跡”,他怎可能因趙成一句話就轉身離開?
哈哈一聲大笑,他將酒葫蘆丟擲,解下背上長劍,拿在手中,豪邁道:“今日灑家就要會會這位練神!”
此言一出,在場所有人都變了臉色。
第一百八十二章御劍羅浮將認錯
趙玄話一出口,在場眾人都臉色微變,李淑、趙成等人都擔心他不自量力,但又有受人幫助的喜意,總之複雜的緊;王安則面色一沉,眼中殺意閃過。但無論是哪一方,心中都不由閃過這樣一個念頭:難道他的實力真的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