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周紅兵態度堅定的樣子,喜來與大雷沉默了,至少人家周紅兵還有自己的理想。大雷看了看自己的身材,搖了搖頭。
張喜來也被周紅兵突然爆發出來的豪情壯志驚呆了,他從來沒想過走出仙基橋,改變祖輩留下來的預定軌跡。仙基橋人真的可以走出去麼?
城裡來的知識青年似乎一下子打破了仙基橋靜如平湖的平靜,一個水暈在平湖中央綻開。
周茂林領著這一批知識青年往仙基橋小學走。現在就只有仙基橋小學的教室能夠暫時安置下這一批知識青年。
知識青年當中,一個叫趙建國的在旅途之中,已經建立了在這支知識青年隊伍中的領導位置。其餘的人大多聽他的。
“周書記,我們這支知識青年隊伍都是來自東海市。我們中間好些都是同學。這一次到仙基橋大隊,可能很長一段時間要麻煩周書記和仙基橋大隊的農民兄弟。”趙建國個子高大,比周茂林高出一個半頭。比仙基橋任何一個人都要高。而且看起來很壯實,說話也很爽朗,很有親和性,只是聊聊幾句話,就已經在周茂林這裡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周茂林笑呵呵地說道:“你們城裡的知識分子就是不一樣,說的話比我們鄉下人有水平得多。大隊裡暫時將你們安置在小學學堂的教室裡。我們村子也這裡能夠安置下你們。你們熟悉一下這邊的情況。很快大隊就會給你們劃分一塊土地。我們仙基橋大隊地廣人稀。地是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荒地。你們想開墾多少都行。”
“周書記,我們來仙基橋不是來遊山玩水的,而是來這裡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我們要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請周書記儘快給我們劃分土地,我們要儘快建設我們的知識青年農場。我們不要成為仙基橋大隊的累贅。同志們,你們說是不是?”趙建國回頭衝一起過來的知識青年們大聲喊道
“是!”所有人一起鬥志昂揚地喊道。
剛到仙基橋大隊的時候,這些城裡來的知識青年們鬥志還是非常高昂的,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以為將會在仙基橋這一片土地下留下美麗的故事。這個時候,他們眼裡的仙基橋很美麗,山清水秀,四處花香。到處都是如詩如畫的景緻。稻田裡禾苗茂盛,房屋旁綠樹成簇。這是多麼美麗的田園景象啊。
高昂的鬥志讓他們忘記了遠離家園的憂傷,並且開始憧憬著美麗的插隊生活。
知識青年隊伍裡的幾個女知識青年,也都有說有笑。
“吳婉怡,剛剛路過的那座山裡好多漂亮的野花啊。等咱們這裡安定下來了,去那裡摘些花回來,我要把我們住的地方佈置得跟花園一樣。”一個女知識青年拉了身邊的一個長得很秀麗的女孩。
這個女孩子就叫吳婉怡,吳婉怡新奇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從小生活城市裡,到了仙基橋一切都似乎那麼新鮮:“潘小玲,你不累麼?”
“不累。一點都不累。要不我們待會熟悉一下地方就去。怎麼樣?把她們幾個也叫上。”潘小玲笑道。
第156章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婉怡,你們在說什麼呢?”趙建國眼睛不時地往吳婉怡與潘小玲那邊瞟,見吳婉怡與潘小玲有說有笑,忍不住問了一聲。
吳婉怡不太習慣趙建國這麼親暱的稱呼:“趙建國同志,請你喊我的全名吳婉怡,或者吳婉怡同志。”
“好的,吳婉怡同志。”趙建國笑道。他不想引起吳婉怡的反感。
他們來農村插隊,都只是將農村作為他們人生中的一個驛站,他們只是這個驛站的匆匆過客,所以,從來沒有對這一段生活做充分而艱苦的打算。甚至以為來這裡只是體驗生活。沒人會像仙基橋人一樣把農村的一切作為一種生活,而他們只是將這裡作為一種體驗而已。他們之中很多都只自願來的,並不被迫或者被強制。被強制下鄉的總會有,但不會很多。更多的都是唱著歌來。當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遠超他們的想象時,這一切便成為了他們的苦難。
肖金林自然不會將祖師廟的生活作為一種體驗,他將來回想起來,也不知道會不會將祖師廟的生活當做是一種苦難。至少現在他根本沒有這麼多的想法。傻人有傻福啊,沒腦子才能歡樂多。
肖金林正挑著一擔水往祖師廟走,然後倒入巨大的水缸裡。這些水缸都是常興用花崗岩製作出來的。肖金林肩上的那種水桶,裝十擔水才能夠裝滿一個大水缸。這樣的水缸有三個。不要問常興要這麼多水缸做什麼。肖金林也根本不會問,上山的時候,肖老四告訴他,常興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