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
那童子上到前來就是一拜,然後起身恭敬道:“有請混元仙君道長入內,娘娘已經等候多時了。”
仙君心中一驚,道如此厲害竟然算出了我的行蹤。不過臉上沒有露出一絲表情,而動作也沒做一點停留,跟著童子進了女媧宮內。
還沒有進到正宮,遠遠就聽到渺渺飄來的道音,這道音好像是甘露一樣絲絲滲入心脾,滋潤五臟六腑,一陣莫名的滿足感填滿整個心房。仙君心神不由被吸引過去,就聽見女媧講道的妙音:“靈知為陽中之陰;具有柔性。性主生,屬木,木色青,故曰女子著青衣。真知為陰中之陽,具有剛情。情主殺,屬金,金色白,故曰郎君披素練。但性情有先天后天之分。後天者,氣勝妄情,乃氣質之性情,有形有象,可見之物,不可用也。先天者,本性真情,乃真空之性情,無形無象,所用之物,不可見也。因其不可見,故在恍惚杳冥之中。曰恍惚、曰杳冥,是有其氣而無其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如之何凝結而成丹乎?然雖不可見、不可聞、不可摶,而靈知之性,真知之情,有時在恍惚裡相逢,杳冥中變化。於此相逢變化之際,神明默遠,收入造化爐中,加火煅煉,一霎時間,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凝結成象,而真人在暗室中出現矣。此還丹法象,所謂一時辰內管丹成也。此真人出現,乃真陰真陽交合其中,一點生機出現,即所謂聖胎,非十月胎完身外有身之出現。若是身外有身之出現,豈能一霎時間,即能脫胎換骨,身外有身乎?仙翁此詩一首,象太乙含真氣。若有人問真人出現之義,吾則曰即太乙含真氣也。”
“內藥者,靈知之靈性,外藥者,真知之真情.以其靈知藏於人心,入心用事,借靈生妄,故謂內藥。以其真知具於道心,道心退位,真知不彰,故謂外藥。真知靈知,本來一家,同出異名,故曰內藥還同外藥。內藥者,所以修性,固須通曉;外藥者,所以修命,亦須通曉。古經雲:〃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萬劫陰靈難入聖。〃故曰內通外亦須通。性為陰,命為陽。金液大丹,乃取真陰真陽同類兩弦之氣,和合而戊。若修命而不修性,或修性而不修命,是孤陰寡陽,大丹不結,所謂性命必須雙修也。但性有性之作用,命有命之作用;性為法身上事,命為幻身上事。溫養兩般作用,大有不同,所謂功夫還要兩段也。修性之道,乃無為之道,無為主靜,不假施為,守中抱一,內爐自有真火,赫赫長紅,此用文火以溫養也。至於修命之道,乃有為之道;有為主動,須要外爐增減,勤功煅煉,此用武火以烹煎也。增者增其真知之不足,擇善固執是也;減者減其靈知之有餘,黜聰毀智是也。增至於無可增,減至於無可減,性定命凝,真種到手,方為妙絕。此性命兩般作用,及其外丹成就,收歸鼎內即是內丹。蓋未來為外,已來為內,所謂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也。”
“然欲調和鉛汞,先要識得真鉛之真知一味大藥,方可下手。真知者真情也,在法象為白虎首經,又為華池神水,真情隱於妄情之中。情屬金,故謂白虎。真情雖隱於妄情之中,而亦有時現露,天地之心復見,生己萌芽,故謂首經。首者,初也,經者,常道也。經道之初,無中生有,陰中含陽,為萬物之母,即是生機。這一點生機,即為聖為賢之根,成佛成仙之本,故謂之至寶。這個生機,又謂華池神水。華池者,即元關一竅,眾妙之門。因其內藏生機,故謂華池;因其生機,條理百骸.滌盪五臟,故謂神水;因其生機,經火鍛鍊,凝結不散,堅久不壞,又謂真金。首經也、神水也、真金也,總是生機一物又謂上善之性。上善者至善也。至善無惡,具眾理而應萬事,如水之有本,源遠流長,利萬物而不窮。此保命全形,至真之藥品,不比尋常草木金石之藥品也。但此藥品,藏於後天,偶或一現,旋得旋失,不能久留。若欲修成九轉,永遠不壞,必先煉己持心,消去客氣塵情,依時採取,以定浮沉。靈知藏於人心,人心動而靈知飛,易浮;真知具於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易沉。煉己持心,即煉去人心靈知,浮者而使沉。依時採取,即採取道心,真知沉者而使浮。浮沉顛倒,以道心而制人心,以人心而順道心,以真知而統靈知,以靈知而養真知。人心靜,道心存,真知靈知,同氣連枝,金丹有望。然藥物易知,火候最難。進火功夫,須要知藥物老嫩,急緩吉凶。若冒然下手,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矣,故曰進火須防危甚。”
……
正當眾人聽到如醉如痴,妙不可言處,女媧聖人突然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