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永遠也達不到的。
德如何求呢?《帛書易》曰:“陰陽之合配日月”、“懸象著明,莫大於日月”。這不是明明白白告訴你,陰陽合就發生在日月合的時空位。你怎麼找這個位呢?《帛書易》曰:“區(樞)機之發,營辰之鬥也”。這又明告人,把握陰陽合的機,在明北斗七星的運動規律。知此,則可說易道陰陽之理,在古天文的時空、古天文的律歷規律。知此,則表明易道陰陽說,乃出自人們認知自然規律後,所創立的一種認知學說。進而因中醫學發現,人們血氣之執行,與日月之執行有密不可分的內在深層次關係,如女子的月經、十二正經的週日氣運規律。故而作易人才有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地理經緯度不同陰陽則異),近取諸身之說。這可明白無誤的表明,作易者所據的是古天文陰陽之理,中醫人體陰陽之理。正因為如此,才有明人張介賓(景嶽)醫不可無易,易不可無醫,唐人孫思邈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之說。醫易關係,歷代名醫皆有論易醫相關之說,我們這裡不去討論。下著重談易與古天文相關之說。
把易視為中華傳統文化之源來看,與西方人的認知學、文化對照,在西方哲學的發源地希臘,我們找到了希臘哲學。在東方也發現了印度宗教文化。現今北京大學哲學系講義,趙敦華著《西方哲學簡史》第一章就指出:“人類最初的文化形態是宗教和神話,哲學脫胎於宗教和神話的世界觀。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和神話,但不是每一個民族都有哲學。在諸多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國、印度和希臘產生出一般意義上的哲學,並且,這三個民族的哲學是在大致相同的歷史時期誕生的”。又說:“印度哲學與宗教的聯絡最為緊密,它可以說是對宗教(婆羅門教、耆那教和佛教)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精緻思辨和系統論證。希臘哲學與宗教的聯絡最不緊密,它可以說是與神話世界觀相決裂的產物。中國哲學處於兩個極端之間,它對宗教的態度可以說是若即若離,無可無不可”從上引語看,易學道德文化,實為中華古先哲認知自然、認知人的規律思辨文化。用現代人術語,可說之為東方中華古代哲學。
哲學一辭,出自公元前532年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他透過靈魂說,“把宗教和哲學結合在一起”。《簡史》作者說:“根據這種古老的靈魂觀,一切生物都有共同的靈魂,靈魂是不朽的,可由一個身體轉移到另一個身體,重複已經歷的生活;為了不失去靈魂,或死後重新獲得靈魂,人需要淨化自己的靈魂”。並說“淨化靈魂的手段是音樂和哲學”。並指出一切事物之間的和諧,都是由數來規定的。“哲學首要的物件是數”。畢達哥拉斯在西方第一個指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律。因而數學界又稱勾股定律為畢達哥拉斯定律。
順此說一句,現代的數學界已承認最早的勾股定律發明人為中國周朝的商高。商高指出32+42=52,62+82=102,這是勾股定律a2+b2=c2的兩個特例。
據上所說,我們從哲學的源頭看人類文化現象,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華易道陰陽傳統文化,是世界三大哲學體系,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典哲學。且道德陰陽的玄,又可從哲學中靈魂說,找到對應。
P。S:(此章後從第六十章到一百五十章是資料收集,可以跳過,故事從一百五十章之後開始看起)
第二捲成長篇資料三天文曆法--星象傳說
天文曆法【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鬥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排列如斗杓,故稱“北斗”。根據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極星,故又稱“指極星”。屈原《九歌》:“操餘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古詩十九首》:“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記》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線一樣彎彎曲曲。
【北極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標誌。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極星非常尊崇,認為它固定不動,眾星都繞著它轉。其實,由於歲差的原因,北極星也在變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為北極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樞為北極星,一萬二千年以後,織女星將會成為北極星。
【彗星襲月】彗星俗稱掃帚星,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按迷信的說法是重大災難的徵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白虹貫日】“虹”實際上是“暈”,大氣中的光學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往往是天氣將要變化的預兆,可是古人卻把這種自然現象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