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含章早安排好人手了,就等石勒醒來。 石勒一醒,她當即帶著人去看他,算是正式宣佈石勒歸降。 當著眾人的面,趙含章封石勒為大將軍,領幽州諸軍事,並幽州刺史。 現幽州刺史,正在出兵搶劉琨地盤的王浚:…… 眾官員:…… 他們對視一眼後紛紛低頭,使君越來越無恥了,那幽州並不在她手上,這樣封賞,豈不是要讓石勒去和王浚搶地盤? 石勒面不改色的應下,非常感激的看著趙含章。 趙含章就柔聲安撫他道:“石軍此時流落在外,群龍無首,多有騷擾百姓之舉,所以還應儘早收回。” 她道:“我讓人去把人召回來吧,依舊由石將軍你來統帥。” 石勒感恩戴德的應下,也推出身邊的石堅,表示他深悔己過,願意戴罪立功,所以由他領頭帶他們去把流落在外的石軍帶回。 趙含章欣然應允。 她把此事交給了汲淵和謝時,讓他們兵分兩路去接降。 石勒還有三支軍隊在外,不算順陽郡那支,還有兩支在外面。 他們按照石勒一開始制定的方針政策,一路搶掠糧草一路往北,打算在安平國外匯合。 大軍行駛在外,訊息不太靈通,但石軍是有專門信使傳遞訊息的。 何況,趙含章武安圍剿石勒的事很大,此一戰的訊息好似長了翅膀一樣飛往各處,他們自然也聽到了。 正猶豫是繼續遵從命令向北,還是去支援石勒時,聽聞石軍大敗,石勒戰死沙場。 軍中人心惶惶,兩支軍隊在的地方不一樣,但表現卻都一樣,一邊遵照原來的命令向北走,一邊惶恐擔憂。 正在此時,他們聽到了石勒歸降趙含章的訊息。 相信的人和不相信的人各佔一半,軍中人心渙散,短短兩天就跑了幾百人,最後還是領兵的將領發狠,砍了好幾個逃兵才遏制住這股風氣。 然後,正是此時,石堅帶著石勒的親筆書信來了,身後還跟著趙家軍。 這一支軍隊的將軍張斯很想懷疑這是趙家軍的陰謀詭計,但石勒的信太難造假了。 石勒從前不識字,沒讀過書,自從他當上大將軍後,他就喜歡讓人給他讀書,說書,自己也跟著認了一些字。 為了處理公文,他自然也要學著寫字,就是寫出來的字吧……很特別,特別到很難有人模彷到他的字,太難看了,這種模彷簡直是在為難士人。 張斯看完信,很不能理解,就避開謝時把石堅拉到一旁問,“大將軍為何要投效趙含章?我們和趙家軍可有不少仇,這,這不是往火坑裡跳嗎?” 石堅面無表情道:“安平國那邊,楚王登基了。” 張斯一愣,然後沉思起來,許久後道:“那是要投效趙含章,趙含章總比楚王要好。” 石堅瞪大雙眼,“你竟覺得趙含章比楚王好?” “怎麼不比?”張斯冷哼道:“那楚王看不起我們將軍,先帝在時,他就鼻孔朝天了,他當了皇帝,大將軍再見他,他豈不是更得抬著下巴看人?” 劉聰既看不起羯人,也看不起漢人。 而張斯是漢人。 如果漢國是劉聰當家做主,那將來他不會有任何前程,甚至還會牽連性命。 所以,哪怕之前還和趙家軍打得你死我活,張斯還是很快接受投降的事實,領著石軍跟謝時去武安縣。 另一邊,汲淵也帶著另一個石軍士兵和石勒的一封手書去招攬另一支軍隊。 這一支軍隊人數較少,但很是兇悍,汲淵到時,他們正在攻打一座城池,想要突破重圍回武安縣去。 因為帶來的是一個普通士兵,很難取信對方,但汲淵還是憑藉手中的信和三寸不爛之舌將人給談了下來,然後帶人回武安縣。 回到武安縣,還倖存的石軍將領都見到了石勒,完全確定石軍已投降。 從此以後,石軍前面還得再加一個字首,趙氏石軍~~ 訊息傳出,剩餘石勒的潰軍紛紛來投,趙含章他們再往北去,沿途的城池就跟豆腐一樣,一推一倒,一推一倒。 甚至他們剛到城下,還沒來得及走到喊話這個階段,對方就開啟城門迎接他們進城了。 幷州和冀州,本就有不少地方生活著更多的羯族人,他們早就投靠石勒,自然聽他調遣。 剩下的零星負隅頑抗的小城,他們也能很快攻打下來,或是繞過去,直奔安平國而去。 其兵力之盛,戰氣之銳,讓天下人都知道趙含章想要一鼓作氣拿下匈奴漢國。 石勒投降的訊息傳到江東,琅琊王便如鯁在喉,知道他再不動作,等趙含章平定北方,下一個被平的就是他了。 於是他連忙要見王導。 可王導不在建鄴,他偷偷地去見王敦了。 王氏兄弟比琅琊王還早一日收到訊息,王導確認訊息的真偽後就和王敦嘆氣道:“天命在她啊。” 王敦抿了抿嘴道:“我不信天命。” 王導一早起的念頭又冒出來,這次還噗嗤噗嗤的響,心內備受煎熬,“二兄,難道我們要為一己私利置天下於不顧嗎?” 王敦心硬是鐵,道:“國家若落在趙含章手上,之後還會混亂,難以安寧。” 王導:“我曾經也是這樣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