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1章

全國的糧價以每個人都能清晰感受到的速度下降,先是洛陽,然後是洛陽周邊的縣城,很快,所有災區因為賑災糧快速運達,又有趙含章新開的糧鋪帶頭,糧價很快下降到十八文至二十五文之前。 這個價格絕大多數百姓都可以接受。 再有以工代賑輔助,北地沒有因為糧食而發生混亂。 明預和祖逖等人統計受災情況後發現,這次水患,有死於水災之中的,但沒有人死於飢餓。 別說在洛陽的趙含章不相信,就是在前線抗災的明預和祖逖都不太相信,拿著死亡名冊親自下鄉調查,就怕一些官員為了功績故意造假。 誰知,有死在洪災裡的,也有病死的,就是沒有餓死的。 別說在水災時,就是平時這個現象都很難得。 這個時代,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死於飢餓和寒冷。 明預就問一個手下有大量貧困農戶的里正,“他們是怎麼活下來的?” 里正道:“正月的時候,縣裡突然來人,說是大將軍讓一個半仙算出來,二月要有日食,讓我們不必驚慌。” “日食啊,太陽都被吃了,這事還不大嗎?大傢伙都說今年的收成不行,這莊稼沒有太陽可長不了,所以還在年節裡大家就開始節衣縮食,想多留些糧食。” “果然,二月初一天上的太陽就被天狗吃了一半,我們把它趕走以後,縣裡又來人了,說這日食預示著有天災,大將軍算出來了,是水災,讓大傢伙多存糧,暫時不種小麥。”這一帶天冷,習慣種的春小麥,也幸虧沒有種,不然這麼大的雨下來,全毀了。 “大家都聽了,還都拿出家裡的錢趁著糧價沒漲太多全買了糧食,地裡有了野菜,就摘回來晾乾,或者醃起來,雨下得厲害以後,大家就每日只吃一頓,餓不死就行,就這樣都活下來了,現在有了賑災糧,又有以工代賑,大家更不必死了。” 明預哽咽的問道:“只吃一頓,還吃得這麼少,難受嗎?” 里正臉色也蠟黃,聞言笑起來,很滿足的道:“不難受,這樣的日子大家常過,今年都沒餓死人呢,比前些年打仗好太多了。” 明預:“你們竟做了這麼多準備,縣裡說什麼,你們就信什麼嗎?” 里正稀奇道:“自然信了,父母官可是大將軍親自派來的,豈會騙我們?” 明預心中複雜不已,在洛陽,相信朝廷的百姓最多隻佔七成,難道是洛陽的百姓沒有這些窮鄉僻壤的百姓有見識嗎? 不,他們更有見識,也正是因為有見識,所以更固執己見。 所以夏侯仁和陶烏宣揚愚民之策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明預揉了揉額頭,覺得自己也魔障了,此時是想這個的時候嗎? “現在雨已經停了,領了賑災糧,便平整土地,補種一些高粱和大豆吧。” 里正一臉為難的道:“明中書,此時都六月了,再過三個月就要繳納賦稅,您也看到了,地裡除了些高粱和粟,實在沒有可以繳納的糧食,您能不能和大將軍說一聲,今年就收高粱和粟?” 朝廷收的稅租基本上是以麥、稻和粟為主,就沒人收過高粱。 但今年土地的確大部分種了高粱,且還分前後兩茬,明預沉吟片刻後道:“我會和大將軍進言,你們先安心種地。” 以趙含章的性格,受災嚴重的災區多半會免稅,其他災區也會減免一部分的賦稅。 到時候議事時再提這事便是。 趙含章買的糧食基本都鋪在北方,國庫亦是,但這次水患,江南和江東一帶也損失慘重。 都是大晉的國庫,大晉的子民,也不能太厚此薄彼,所以趙含章從國庫裡撥出一筆賑災糧送往江南。 又派一支親兵南下,沿途將她開設的各個糧店的錢收了,直接運到江南,就地買糧,就地平抑物價。 相當於,她高價買糧,低價出售,一進一出就要虧掉一半的錢。 為此,她特意見了顧榮、賀循等人,請他們幫忙賑災。 “江北以趙瑚為首的豪富糧商已經答應平抑糧價,但此次受災範圍廣,除蜀地和廣州一帶不受影響,其餘地方糧價皆漲,對於貧困的百姓而言,此時糧價每上漲一文,就是奪去他們身上的一分生機,我知道三位先生在江南素有威望,故只能求助三位。” 顧榮三人對視一眼,問道:“茂弘和宣佩……” 茂弘是王導的字,宣佩是周玘的字,他們二人現在一文一武管著揚州呢。 “他們已經在賑災,但北方士族在江南根基未穩,能幫助的有限,江南不僅是朝廷的江南,也是江南人的江南,”趙含章起身作揖,拜道:“還請先生們助我。” 顧榮張了張嘴,扭頭看向賀循。 趙含章說的是“助我”,而不是“助朝廷”,一旦他們答應,就跟選擇站在她這邊一樣。 賀循則是認真看了一下趙含章便輕輕點頭,應道:“好。” 顧榮驚訝的看向他。 等出了大將軍府,顧榮和紀瞻還不斷的偷偷看賀循。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