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了不多不少,恰好九千九百九十九丈,風七指的腳步突然如墜泥淖,行進之間大為艱難。他心中一奇,尚未思忖明白,又前行了四步,額頭輕輕撞在一面無形的屏障上,卻是行了一萬丈之後,再也無法前進半步。
風七指這才想起五子蓮嬰先前之言,眼見秦漢仍然緩緩前進,眨眼間身形消失在自己的視線,哪裡有什麼屏障的阻攔。接著,前行之路在他面前自然消失,白色的石臺,黑色的石柱,再也看不到絲毫蹤跡。
抓了抓腦袋,無奈一笑,風七指就地坐下。到了此時,他自然知曉那是因為自己再無前行之資格。就算最終來到此地,也無法靠近擎天之柱萬丈之內,找不到黑色巨石,便尋不到歸去之途。可見亙古熔洞中最後出去的人是秦漢而非自己,先前的推斷果然不錯。一念及此,因為與巨寶失之交臂的最後一絲惋惜,也消失無蹤。
秦漢心底古井無波,在這前行之途,他隱隱明白了通天曲徑之所以是如此形態,蘊藏的真正含義。便像當年在歸元秘藏,見到的求仙門一般,這是對大道最完整的體現。僅容一人透過的小徑,象徵著大道的殘酷與激烈。彎彎曲曲的小徑,象徵著這種人生的挫敗與波折。一路上碰到的九大禁制,象徵著大道的冷酷與無情。而此時行走的筆直之途,又代表著,即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即便真正的天道就在眼前,仍然要經過無聊的跋涉,堅持永不停歇的步履。
過往的一幕幕,在他的眼前浮現。從前世到今生,從一個在遊戲中沉淪的大學生,到研習魂力十重的修士。從絕美的水琉璃,到刁蠻的易秋眉,不可理喻的南宮語冰,冰冷的葉隱青冥,狡黠的望月疏影,溫柔的初南,恬淡的小斑……一直到在自己身下,痛苦而快樂享受著的彩羽仙子。
“記住,身為殺神門徒,永遠不要喪失奮鬥的心,永遠挺直你不屈的脊樑……”
最後,恩師浪白起的敦敦教誨,老人的一言一行,他額頭千溝萬壑的皺紋,定格在他的腦海中。秦漢心底一時無慾無求,不惹煩擾塵埃。即便是參悟大光明心經或者琉璃寶象心法,又或者參研心魔煉獄,他的心從未有如此刻般清淨幽深。
筆直的小徑旁,隔三差五有黑色的巨石虛懸而立,這是歸去之途。不知什麼時候,秦漢已經深入擎天之柱萬丈之內。也在這一瞬間,他一直沒有停歇的腳步驟然停下,目光直直看著擎天之柱,眼裡帶著深深的震駭之色。
那是十道金色的能量狀巨大鎖鏈,一端深深扎入白色的石臺,另一端沒入蒼茫的雲霄。似乎是在維持著,巨大的擎天之柱才不會倒塌。從這個角度看去,擎天之柱的頂端清晰可見,黑色的石柱緊緊頂著一整片黑色的天空,石柱在輕微的顫抖,黑色天空之上,不時有巨石飛灰掉下,似乎就要支撐不住,搖搖欲墜的樣子。
在擎天之柱由底向上的四十丈區域,被分成了四塊。
只見第一塊區域寫著‘芸芸眾生’,第二塊區域寫著‘因果衍變’,第三塊區域寫著‘命數紋理’,第四塊區域寫著‘空間架構’。每一塊區域,除了相應的大字,便是無邊無際的圖畫與字元,密密麻麻,像是覆蓋了整片天地。
155 四個區域
從萬丈到千丈,一直到此時,距離擎天之柱只剩短短十丈距離。將風七指攔阻於九萬丈之外,五子蓮嬰所說的無形屏障,秦漢一路不曾遇到。在這個角度,白色的石臺無邊無際,永遠看不到盡頭,似乎廣袤的土地,抑或是浩瀚的蒼穹。黑色的石柱,像堅硬的脊樑,支撐著常人無法想象無法知曉的黑色天空。
不知不覺間,秦漢來到擎天之柱跟前。像在欣賞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又像在瞻仰先輩偉大而艱難的足跡,他的心中充滿莊嚴的虔誠與尊敬。就算對擎天之柱一無所知,他也深深的察覺,這是一個無比神聖的地方。
自擎天之柱四十丈內的廣闊範圍,充斥著密密麻麻的字元與圖畫,像一個個亙古難解的謎題。他知道,這是囊括三千大世界,每一個大世界中三千小世界,用無數歲月逐漸孕育出來的偉大文明,這是生靈進步最典型的特徵,文字。
秦漢停下的地方,是第一塊區域:芸芸眾生。
他的心頭突然沒來由的激動起來,竭盡所能的努力看著,尋找著。擎天之柱很粗很大,秦漢從芸芸眾生區的一端開始尋找,仔細而努力,連哪怕一個小邊角都沒有放過。卻是心頭陡然生出這樣的想法:倘若這是宇宙,自己前世生活的地球,也應該在其中才對。
和這一世比起來,那個地方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其中三年還是在沒有記憶的懵懂中度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