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木樨園一帶,種了不少苜蓿。苜蓿耐寒,是那極好的草料。這附近駐紮著的豐臺大營裡,都從這地方運料回去飼養戰馬。所以,這片之前是喚作“苜蓿園”。可能是後來有人嫌這名不算雅,用了個諧音,這才改成了“木樨園”。
可到了庚子年,八國聯軍憑著洋槍火炮,從海上一路攻破了紫禁城,那些個駐紮的官兵被打得潰不成軍,從此,便一蹶不振。眼下,這木樨園的苜蓿地早荒了好幾年,不要說是苜蓿,就連雜草都沒生得幾根。
望著殘雪皚皚的荒地,馮慎唏噓不已。而查仵作卻沒想這麼多,只顧抓著盤裡肉饅頭往嘴裡填。
正在這時,官道上遠遠的走來兩個人。等離得近了,這才看清是一個少女,攙著一名老者蹣跚而來。
少女與那老者滿臉菜色,身上衣衫皆是襤褸不堪。看起來,倒像是對逃荒之人。
少女約有個二八年紀,頭上扎著倆沖天辮,雖然灰頭土臉,但難掩那眉眼清秀;老者雖瘦,卻是個大骨架,一雙眼不知受過傷還是患過疾,眼珠子白渾,目不能視物,顯然是個盲人。
突然間,那瞎老者腳下一軟,一下子跌倒在地。少女大叫了一聲“爺爺”,便急得嗚嗚直哭。
馮慎一看,動了惻隱,也不多想,抬腳就奔著那二人去了。查仵作見狀,也忙跟在後面。
三人七手八腳地將那瞎老者從地上扶起,慢慢地攙到了茶棚裡。開茶棚的老婦一看,也抬出一把破椅子,放在火爐邊。幾人將瞎老者扶坐在上面,便讓他烤起火來。
烤了一陣子火後,瞎老者的臉色好了些許。馮慎見狀,便挽起袖子,在他身上點按了幾個穴道,幫著老者推宮過血。
一連折騰了好一陣子,那瞎老者這才緩了過來。馮慎讓那老婦熬了碗熱薑湯,撬開老者牙關,便慢慢地灌了下去。
見老者好轉,馮慎將那少女一瞥。發現她一面擔心著那瞎老頭,一面偷眼瞧著桌上沒吃完的肉饅頭。
馮慎知她是餓極了,又從老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