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船,近海漁船,稍好一點的也不過是三千噸的散裝貨輪。
技術水平稍好一點兒的船舶可謂少之又少。
為什麼?當然是印度的造船工業上下游配套跟不上唄,以至於印度連一塊能用得上的高強度合金鋼都沒有,你說他們怎麼造大型的遠洋貨輪?
還有那個已經下水N次的航母,更是成了一個供人娛樂的梗,蒙建業都懶得去說。
秦文同對造船綜合配套問題其實早有研究,只不過他和船舶領域的人一樣,只想著怎麼把其轉化為經濟效益,至於配套的技術水平能否跟得上造船業技術革新卻沒有做過多的考慮。
其實這也不能怪這些人的淺見無知,實在是如今的中國在這方面沒有緊迫的需求,這一來是中國製造的船舶還處在低端行列,配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人力成本,船舶工業的利潤率還是很可觀的,也就沒有動力提升水平,配套廠自然也就樂得躺著掙錢。
二來就是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正處在蜜月期,以前想買卻買不到的先進技術、先進裝置一下子全都向中國人放開。
只要你有錢,就能把這些東西搬回家,這一下子就讓中國成了撲進玩具店的小孩子,面對琳琅滿目的“新玩具”早就挑花了眼,自然對家裡的“舊玩具”不屑一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