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譚嗣同的問話,就連李存義師徒和程家父子,都是不由自主停下了進食的動作,將目光投到了裴浩身上。
見自己的言語起了作用,裴浩也就放下碗筷,正色說道:“縱觀這個世界歷史的發展,每一次社會變革,都必定是一種先進的社會理念替代舊的社會制度。就好比奴隸社會淘汰了原始社會,封建社會淘汰了奴隸社會,而我們中華的封建社會,已經歷經了兩千多年曆史,早已陳舊不堪。正所謂絕對的權利會使人絕對的腐化,這種以一人決定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命運的制度,早就不能順應整個世界的潮流,遲早會被時代所淘汰。而譚先生你所著的《仁學》中,不也提出過對君權的質疑嗎?你們期待變法維新,無非是覺得當今皇上是個明君,可是光緒之後呢?而且即便是明君,乾隆五十之前不也算得上是明君麼,五十之後卻是個大大的昏君,所以這種一人而定國家的興亡的封建制度,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諸國,這才導致我們陷入了捱打的局面。所以當前最正確的救國之法,不是什麼去搞什麼變法維新,而是要推翻這種社會制度!”
裴浩知道歷史上的戊戌變法,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因為變法維新,必定要觸動那些頑固守舊派的利益,而光緒帝手中的勢力,又怎麼比得過那些頑固派?譚嗣同他們這些維新派人,在這個大清帝國中根本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
而且西方變革的主力,乃是城市新興的商人階層,也就是所謂的資產階級,但是清朝的大地上卻完全沒有現代商業的土壤,缺失了這個代表著改革最為主要的群體,是以壓根沒法形成氣候。
以清朝目前的國情來說,想要變法成功,就只能依靠底層的農民,這也是最為龐大的一個群體,但是康有為他們的變革,無論口號和目的,都不符合這個階層的利益需求。而資產階級革命,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工業革命,西方的資產階級革命,甚至是以犧牲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的,試問這樣的情況下,維新派又如何能變法成功?
況且,這個時代的農民階層大多愚昧而鬆散,以個體生產為基本生存方式,也不具備現代資產階級革命所需要的覺悟,長期的封建統治,早已讓他們變得麻木不仁,這場維新變法對於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一出事不關己的鬧劇罷了!
“譚先生若是真想救國的話,那麼前往南方加入革命黨才是最好的選擇。目前的中國,只有像法國那樣,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革命,以霹靂手段推翻所有的頑固守舊勢力,重新訂立一個民主的選舉機制!正所謂天下事由天下人說了算,以民主制度推選一屆議會,再由議會制定憲法,推選官員,在此基礎上確立的不同政治機構、群體、力量之間的責任關係,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救國之道。也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民眾從皇權至上的觀念中轉變過來,而且除此之外,還要大力興辦教育,開啟民智,如此方能使得有外敵入侵時,人人都能奮起為自己的國家而戰,這樣我們擁有四萬萬人口的泱泱華夏,將能戰勝一切想要侵略我們的敵人!”
裴浩的話,令屋內所有人的神情都變了,畢竟他的話,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還是太過震撼。
其中受到震動最深的人,自然是譚嗣同,他臉色不斷變化,顯然心中正在掙扎不已。沉默了良久之後,他才道;“可是我們真要走法國大革命那條路的話,衝突豈不是更加嚴重?難道非要鬧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不可嗎?我國如今孱弱至此,又怎能經得起這樣的折騰?而且這條路……真的走得通嗎?”
在南方鬧得沸沸揚揚的革命黨,他自然知曉,不過過去他一直認為那種方式太過激進了,根本不符合現實,革命就好比給重症病人下猛藥,極有可能將中國帶至萬劫不復的深淵中去!
“這條路能不能走通,答案要由先生自己去印證,但前提是你首先得要活下去。”
裴浩平靜地道:“變法失敗了,還可以重來,革命失敗了,也可以重來,但人要是犧牲了,就是一切成空了。所以譚先生還是打消你想做烈士,為變法流血犧牲的念頭吧,好好活下去,以後這個國家還需要你!”
聞言,譚嗣同再次沉默了,不過他心中滿腔的悲憤和死志,如今已經淡化了許多。
“先生好好考慮一下我說的話,先過來吃飯吧。”說著,裴浩將桌上一個空碗遞給了他。
苦笑一聲,譚嗣同回過神來,倒也感覺到了餓意,也就接過了面前的大海碗,拿起筷子狼吞虎嚥起來。
直道吃飽喝足之後,李存義他們才詢問起裴浩,如何離開京城的法子。畢竟程廷華這裡也不是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