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有著將近五十載的閱歷,有著別人沒有的,另類知識和思維,有著儒,佛、道、百家學派的底蘊,有著現代人科學的辯證理念,只要他謹言慎行,腳踏實地,沒有什麼不可能,資質差又怎麼樣?
他初入武者境界,處於開府境界。
開府是武徒開闢紫府,紫府開闢,氣才有歸宿,是氣道開始。
武道宗師認為,開闢紫府的武道者,才是真正走上了武道求索之路,才開始區別於常人,武者開始超脫於普通人。
普通人和武徒,活不過百歲,武者突破了這個生命極限,壽元長達一百五十歲,壽命的延長使武者,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追尋更高武道,而武道突破,又可以延長壽命……這也是武道文明的另一魅力之處,越是探知,寧澤越是興奮,長生有望。
第三章武者之始
多想無用,對,去武道場……
武道場是寧氏武徒和武者習武道場,寧澤輕車熟路走向武道場……
這是一個佔地千畝的廣場,說是廣場,因為太大,不如說是曠野,廣闊無比且極其平整,青澤色,並非青磚鋪成,是土質地面。
寧氏家族以百頭莽牛,拉著小山一樣的巨石壓平的,腳跺上去不會出現痕跡,不像磚石那麼容易碎裂,即使震出了坑窪、損壞,只要填平就可修復,在此習武,家族弟子也不易受傷,這是不同文明下的智慧。
廣場分三個區,最南邊是武徒區,一群小蘿蔔頭,站成一個方陣,在武道夫子的號令下,或出拳,或踢腿……他們五歲到十三歲,年紀不等,有的還梳著著朝天辮,個個小臉緊繃,一絲不苟的出拳,看上去很有喜感,他也是這樣過來的,一段記憶,一絲懷念,真是苦中有甜的日子。
中央區域,是武者練拳習武的場地,比起南區大出五六倍……
一旦突破到武者,武道夫子不會再指導,武者自修是唯一方式,因為每個人所修功法和武技都不同,即使相同功法,不同的人來練,結果也會差異很大,所以自修,是武者修行的主要方式。
每位武者都有方圓十五丈修道區,各自修煉,或打坐練氣,或練劍,或打拳……
寧澤走到一個偏僻的角落站定,這是他的武道區,自從寧侯爺讓小寧澤主修文道之後,他就沒來過。
寧澤的到來,並沒有引起大家過多關注,旁邊寧宇對寧澤點了點頭,又繼續出劍……
有幾個旁支子弟,鄙視的看了寧澤幾眼,對於破罐子破摔,久不來晨練的寧澤,他們打心底瞧不起,卻不敢說出來,畢竟人家是族長親子,身份地位不可逾越……
寧澤自己不由得有點臉紅,應該是小寧澤的性格反應,要是原裝二十一世紀的寧澤,絕不會有這種羞恥感。
寧澤站定,按照記憶,開始練起莽牛拳,這是家族傳授的啟蒙拳法,和武徒區的孩童煉的並無區別,是屬於家族定製,必修拳法,寧澤被父親否決了武學前途,他沒有去修新的武技和功法,現在他只有練習武徒所學。
寧澤現在是個綜合體,從頭溫習其實非常不錯,他曲膝,弓腿,收腹,挺腰,出拳,“啪”一聲打出,這是他的第一拳,感覺上即熟悉又新鮮,隨後,他身隨腳動,拳應心出,剛開始還有一點彆扭,打著打著,本能被喚醒,越打越順,一遍莽牛拳打完,頭部熱氣直冒,心跳有力,全身都充滿了氣力,感覺到了身心的喜悅。
“是的,就是這種感覺,原來他是這樣的喜愛習武。”
接著,寧澤又是一拳接一拳,重新打起了莽牛拳,也許是由於精神力強大,又或是寧澤世界觀的不同,這次莽牛拳出拳更慢,節奏感卻更強,對於拳法理解,又通透了不少,莽牛拳作為寧家基礎武學,自有其深厚底蘊。
莽牛拳雖然簡單,卻由來已久,是寧家先祖在大荒狩獵時,觀察莽牛作息開創的,其拳渾厚,簡樸,以養煉為主,並不偏向打法威力,共二十三個動作,又稱為莽牛二十三式,拳勁溫和,老幼皆可習練,經過寧氏幾代智者的改進,可以說,是基礎武學中的經典。
寧澤苦練這套拳法,八年之久,此時煉起來,虎虎生風,腳下一圈,塵土不起,足見厚重,他越打越投入……打著打著他腦海中浮現出了一頭巨牛,是莽牛。
習莽牛拳初始,小寧澤和其它學童隨武道夫子,一起去莽牛原,觀摩莽牛,當時只覺得震撼,好巨大的莽牛,有一頭成年巨象那樣大,山脊似得背,巨角猙獰,兩眼卻很溫和,當它攻擊荒獅時,又是另一種氣質,兩眼如魔瞳,赤紅一片,鼻孔噴著白氣,動如山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