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漸暗下來,張百仁放下筷子,將碗筷收拾下去之後,輕輕一嘆,點燃了昏暗的油燈,一雙眼睛看著身前的書籍發呆。
俗話說的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塞外風寒甚大,自己如今又身子虛弱,還需早做準備。
而且隋唐食物也不甚乾淨,這三四年過來,張百仁感覺自己的肚子裡肯定有了蛔蟲。
“丹藥。”張百仁暗自琢磨,自己應該煉製什麼丹藥好,好多丹藥自己年紀太小,而且關外荒僻,根本就尋找不到,拿什麼去煉製,就算是自己懂得煉丹之道,也難以練成。
“倒是有一味丹藥,或許可以試試,只是這菖蒲難尋啊!尤其是這苦寒之地!不過駐軍肯定和中原有溝通,此事或許該從駐軍身上想辦法。”張百仁翻看著手中的書籍。
前世有一門丹藥,喚作是“菖蒲妙應丹”,菖蒲屬水,乃是水之精華,神仙之靈草,大聖之珍方,自宋代之後,遊山隱士皆服用。
此丹方興於梁武帝,當時梁武帝心在仙方,搜求天下智士,尋覓賢人,此時呂婁雲進表:昔中散大夫東方朔,漢武帝時仙人也。惟敬尚服菖蒲,伏願陛下依之。梁主效而服之,百病消除,聰明爽利。
這是道家典籍的記載,不過是神化了這菖蒲丸的藥效而已。
不過菖蒲草確實是天靈地精,治病以神為主。
仙人以道為尊,稟性淳和,以藥為本。菖者盛也,蒲者普也,精者靈也。能廣救諸病,延年益壽強志,童顏日駐。
不過菖蒲草也不是亂吃的,還需經過煉製,這煉製之法乃是不傳之秘,不過恰好張百仁卻知道。
想要煉製這菖蒲草,從採摘到煉製,俱都是不傳之秘,這北地少有菖蒲草,若是請人去採藥,豈不是洩露了丹方?
張百仁開始有些頭疼了,不在那繁華之地,自己年幼未成,什麼事情也做不好。
“娘,可曾聽過菖蒲草?”張百仁看著對面的張母。
“菖蒲草?”張母一愣,然後道:“聽過,你問這個做什麼?”
“孩兒聽聞,菖蒲草服經十月,能消食。兩月,除冷疾。三月,百病痊。而至四年,精神有餘。五年,骨髓充滿。六年,顏色光澤,狀如童子。七年,發白再黑。八年,齒落重生。九年,面板滑膩。十年,面如桃花。十一年,骨輕。十二年,永是真人,長生度世,顏如芙蓉,役使萬靈,精邪不近,禍患永消。此藥大仙服之上升,世人莫知。其得之者,鎮心益氣,強志壯神,填髓補精,發髭皆黑。若能志服,永保長生也。”說到這裡,張百仁看著張母:“若能得菖蒲草,可以叫母親延年益壽,青春永駐也。”
張母聞言一愣:“哪個說的菖蒲草有如此神效?世人雖然將菖蒲草當成草藥,但吾兒此言,未免有些誇大之嫌!切莫胡思亂想。”
張百仁聞言一愣:“這不是孩兒說的,而是扁鵲與劉根說的。”
“你小小年紀,哪裡知道的菖蒲草?”張母一雙眼睛審視著張百仁,雖然依舊溫柔,但溫柔中卻帶有一絲絲冷意。
“諾,這書裡說的。”看著張母眼中莫名的嚴厲,張百仁頓時一愣。
張母接過書籍,略作翻看,確實是有提到菖蒲草,這書籍乃是一本藥典,提到菖蒲草自然不在話下。
“娘以前曾經接觸過一些方士,整日裡裝神弄鬼,誇大其詞,都是雞鳴狗盜之輩,你切莫學那方士之行。”張母瞪了張百仁一眼。
張百仁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然後裝作不在意道:“孩兒就是見這菖蒲草說的神奇,想要試試而已!”
張百仁暗自苦笑,好在自己早有準備,提到菖蒲草之前,早就做足了功課,不然今日麻煩大了,面對著張母責問,自己該如何應答?
這也是給張百仁提了一個醒,以後有事情要暗中瞞著張母才行。
“菖蒲草確實是有些效用,日後去集市看看是否有置換的。”張母道。
張百仁心中暗歎,菖蒲草即便是有了,不知炮製之法,也定然是藥效流逝,白費了苦功。
張母看著張百仁,去了外屋填火,張百仁緩緩開啟手中的書籍,上述:“菖蒲草可治瘴氣、紀年風疾,可以殺肚子裡的蛔蟲,可以治療中風,手足癱瘓,贏瘦弱損、又治諸風腰腳,半身不遂,手足療痺,癱瘓偏風,五勞七傷,痔瘡,眼澀腳疼,腹藏不調,或瀉或痢,如此疾狀羸啜不差,服之永除根,又治女人產後血暈,衝心,赤白帶下,相連命絕女人產後暈血……”
“日後菖蒲草之事,還需我秘密進行,這修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