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雷、山、澤諸般自然萬物具體顯化。”
“而伏羲仙王在獲得此號之後,便有意識在感悟天地方面,與日月三爻圖緊密結合,才有得如今這般迅疾修煉速度!若不是因為德佑仙尊一事,影響到他的心境,他此時修為已然修煉到我這種境界,要知道在封王之前他自身修煉資質並無絲毫特異之處。”
“再譬如樂聖仙師,其中樂聖二字便得自於‘堯年舜日,樂聖永無憂’一語,等同於堯舜者,只有德才兼備到極致的道家大能。而道教仙真教人修煉純陽,崇尚穢質煉化,只留一團陽氣。”
“所以道家修至極致,便是陽氣清輕上浮而屬天,自然上升為仙,不在五行中,脫離陰陽二炁的束縛,而不受業報輪轉之苦。樂聖仙師便是在獲得樂聖仙王名號之後,專攻於純陽功法,這才有了在仙尊境界修煉出真陽之火。”
“由此可以推衍出,天道感知自身真實感念屬性必要性與關鍵之處,這樣才更有利於今後修為上的事半功倍,這就是異於常人之處的最直接體現!君懷,莫要輕忽封王碑存在的真實意義,至少是天道在指引你日後的發展方向!”
劉君懷這才恍然大悟,這一刻他模糊中彷彿又對天道有了些更深層認知,也愈加明顯感知到天道的無處不在。
大道若是講包涵天宇太虛,成就永珍,存在於無限之中,存在於人之內心極深處,那麼講宇宙的管理者,是意識形態下的諸般規律顯化。
修煉者是行使自己的道,但他與天道不衝突,每個修煉者修出的道都是小道,就猶如小河般最終要匯入大海一樣,自然是受天道管轄的。將自己的道無限放大後,就可突破天道,最終不受天道管轄。
劉君懷現下所修之道,便是感悟天道,感悟天地法則,從而行駛自己的道,這與其他修煉者並無絲毫不同之處,但感悟自然法則深淺,便是他自己與其他修煉者開始出現不同之處的開始。
新覺仙帝所講述封王碑之中具體感悟道蘊,便是對於進入者感悟自然法則深淺測試之舉,劉君懷很是期待自己在感悟到四種完整法則情形下,封王碑會對他有何種方向指引。
而且劉君懷有種深深預感,自己身上所承擔職責,也定會被天道所感知,此種感知下又會給與自己何種額外感悟,他心下更是急切之極。
一旁一直默默觀望著他的伏羲仙王,自劉君懷面目表情變幻上,很是輕易地猜測到了他心中所想,於是他笑道:“君懷,相對於你能獲得何種封號,我更對你能不能進入真理空間更感興趣,以你自身妖孽般展現,自有封王碑顯現以來,我想第一位進入真理空間之人便要誕生了!”
劉君懷聞聽此言,少有的沒有展現出那種謙卑態度,這是因為他心念未有絲毫其他意識,而是在思慮著三個賜封空間問題。
“新覺大人,仙人們既然從未進入過真理空間,這三個賜封空間名謂是如何得知?有沒有事關第三個空間相關傳說?”
聽到劉君懷如此問話,新覺仙帝笑道,“封王碑石塔內便有這三個賜封空間名謂燒錄!既然未有仙人進入過真理空間,自然也不會有相關傳說存在,燒錄賜封空間名謂之處,在石塔內第一層佇立著,但也只是三個名稱而已!”
伏羲仙王樂道,“相關傳說也有,但沒有一絲可信度,這些你不必理會!而且,關於第二等級本體空間,我雖然進入過,但是我不會將其中情形相告於你,因為我覺得只有透過你自身感悟入其中,才是對你最大幫助,不能因為事前有所得知,從而造成你感悟上有先入為主偏差。”
“每個人感悟均不相同,雖萬變不離其宗,但感悟天道便是道義之兆機,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絲毫也不能偏差,否則,目的一失或是先入誤讀生成,以後之種種遂不可設想矣。”
新覺仙帝深以為然的道:“雖然封王碑所留名號,雖未有高低之分,卻是有感悟層次之別,一點微小感悟誤差,結果就會造成很大錯誤認知,這對於你今後進階到何種程度相關甚深。”
“曠遠久古氣息及玄奧法則韻律,乃是天地氣息刻畫而成,此等氣息與韻律又與本體靈魂之力和自身意識密切相關,法則韻律又是上善若水般盡善盡美境界,珠璣玄理深邃且威力無邊,但也敏銳識覺異乎尋常,容不得半點偏頗!”
單是這一個話題,眾人便與劉君懷商討了兩個時辰,利用之前半年時間,已然進階仙王初期的郎星文,眼中不無豔慕的向劉君懷笑道:“君懷兄弟,這一次便是由你,來為我們這些塢主趟一趟封王碑具體路數,說不定我們這十二人當中,會有數位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