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部分

張地說道

事實上,匈奴就是拿了城王給他們的三萬石糧草,橫穿了高原,突然殺到了天山北麓,也許三萬石不夠他們過冬,但肯定夠他們在冬季前遷徙到另外一個地方。本來逐水草而居的他們是不可能有這麼大批糧食提供給他們遷徙。然而這一次,城王的三萬石,偏偏不多不少,就夠了,於是兇殘的匈奴人就像虎入羊群一般,在阿爾泰山山麓展開了兇殘的殺戮。

訊息飛傳到玉門關,玉門關守將馬上信封標紅,八百里加急連夜發往洛陽。

甚至比少淵他們還要早上許多,就已經到了洛陽。

封頭標紅,允許傳令兵起碼入城,一路狂奔到皇宮之內。接到書信的皇上當即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對策。

小黃門朗讀著這從西域來的八百里加急書信,群臣聽後,開始了紛紛的議論。張司徒按慣例也是第一個發言,“皇上,此事依老臣看來,不過是苔蘚小疾,只需調動西北軍團前往,定可藥到病除。況且中原方才調糧賑災,正是需要全力恢復生產的關鍵時候,攘外必先安內”張司徒還是那般,三句不離自己的小算盤,偏偏又說得大義凜然。

實際上這話也是對的,西北軍團的目的就是對付匈奴人,既然是西域出事,自然就是西北軍團行動。大家也沒有什麼意見,忽而高正拱手出列“臣有事啟奏”

張司徒一皺眉,莫非高正又要出來壞事?皇上則是想聽聽他的師兄說什麼,於是“啟奏”

高正一臉嚴肅地說“陛下此事可大可小,匈奴消失數月,為何突然如此高調行事?背後空恐怕別有所圖,西北軍團分散駐紮於西涼四郡防備匈奴,此間發令前去,再到徵集民夫,集結,如此也需要一段時間,若是西域情況有變,只怕已經錯過最佳時機。謹慎起見,臣建議除了西北軍團外,另遣一旅偏師前往西域裴珊國以冊完全”

張司徒眉頭稍松,最起碼高正沒有這個時候打算徵集國內其他力量,不過這一旅偏師,是從何處抽調?

皇上也是疑惑“高定遠,那麼,那一旅偏師該如何處置?”

高正一個拱手“皇上莫非忘了,護送太子回來的龍驤衛和虎翼衛?”

皇上恍然大悟“對喔,怎麼忘了此事,那麼就依高定遠和張司徒所言行事吧,張司徒務必好好督查中原之事,高定遠且到御書房內商量著一旅偏師之事,若無他事,退朝”

御書房內,皇上一臉慎重地看著高正“師兄,你真的覺得他們那些已經準備好了嗎?”

高正點了點頭“皇上,微臣對這個有信心,而且這件事眼下雖然尚未動搖西域根基,但微臣還是不放心,所以派他們去正好”

皇上思考了一會,忽而好像想到了什麼,於是笑著說“如此就按師兄的意思去辦,師兄,我現在修書一封,你看我這麼做,合適不合適”

高正一個拱手“敢不從命?”

第二百三十一章行歸天水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八百里加急的洛陽沒到,視線移動到涼州境內。

武威之事告一段落,多方勢力聯合之下,武林的交接平穩進行,‘城王’也‘奉旨回京’也算是一圓其夙願。

而馬家倒臺之後,原本在鼎劍閣負責維護和爭取西北武林利益的位置,則是備受矚目。在馬家倒臺,姜家功勞最大,但多年以來式微,而且地盤變多,顯得門人捉襟見肘,無力進取,姜皓天便在老管家的建議下主動退出了爭奪。楊家勢力雖然損失不如姜家大,但眼見姜家背後勢力如此雄厚都不曾主動爭奪,秉著與姜家相安無事的想法,也主動退出了爭奪。如此一來西北四大世家,馬姜楊韓,只剩下一直蝸居武都的韓家。

一直都與世無爭的韓家在這次風暴中意外地獲得了一個如此尊貴的席位,實際上也是讓他們措手不及,本著多年來與世無爭的風格韓家不想推辭,但架不住姜楊二家家主的親筆書信力勸和鼎劍閣使者的遊說,終於接下來這個位置。和南方世家各懷鬼胎想加入鼎劍閣不同,這西北席位就如一個燙手山芋一般,輾轉反側才能確定,如此有趣的景象,也不由得讓不是鼎劍閣出身的三人大為驚奇。

從涼州回洛陽,這一次和上一次來的不一樣了,上一次還有一大一小的兩個拖油瓶但這一次則是要押送城王一干親眷二十人,所以這一次隨行隊伍更大,而且幾乎都是由六扇門門人組成。鼎劍閣的人早已分散到金城和隴西協助姜家穩定當地局勢,分工之後就只剩下他們了。所幸這一次沒有人會再在路途上暗算他們,他們也是走得自由自在。

一行人再次來到天水,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