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部分

爾直接一刀殺之,也容易了卻其他人的心頭之恨,可是,這偏偏下令撤退的,居然是自己的親兵,這簡直就是讓他威名掃地的決定,說不定,其他部落的首領,會覺得這是可摩爾故意而為之,目的就是為了削弱他們手中的力量。

這種想法可是有可能會分裂他們匈奴陣營的話語,實在是讓可摩爾生氣得不行。

“大汗,酋長們都到齊了”可摩爾生氣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要如何平息這個事件,眼下唯有殺了這個士兵先平息一下眾怒,其他的事情,只能讓靠其他方法平息了。

“參見大汗”酋長們跪禮於帳前。

“都起來吧,這件事我會給你們一個交代的,不過在這之前,我會先殺了這個王八羔子”可摩爾抽出佩刀說道。

酋長們都默不作聲,預設了這個決定,於是可摩爾就順勢一刀,砍了下來,瞬間便人頭落地,然後可摩爾說道“咱們都是匈奴人,背信棄義,通敵賣友這種事請,我不想再看見,眼下漢軍居然冒著寒冬來到了裴珊城下,就說明漢軍已經決定要和我們決戰了。這是關乎我們匈奴人命運的一戰,希望各位不要因為這件小事互相懷疑”

立於一側,做了很長時間裝飾品的左賢王再次發聲“根據逃竄回來計程車兵報告,漢軍主力就在裴珊城外一百里處,若是猜得無錯,三天之內,漢軍就會兵臨裴珊城下,裴珊城眼下有各種兵馬加起來三萬人,就不知道漢軍虛實,所以我們需要馬上拿出一套對付漢軍的對策”

有一個外地懸於外,是轉移內部矛盾的絕佳方法,這些部落大佬在這裡打得盤滿泊滿,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財產有丁點損失。所以馬上就眾志成城,各展所長去思考怎麼解決漢軍。總算是讓可摩爾找到一個機會揭過這事。

匈奴人嚴陣以待等了三天,城外除了風雪之外,沒有半點漢軍的痕跡。於此,左賢王才意識到,那應該不是漢軍的大部分,而是漢軍的突襲部隊,只不過是和自己的突襲部隊撞上了,演變成了遭遇戰,偏偏漢軍深入到裴珊城于軍不利,既然暴露了痕跡,只能抓住機會撤退,於是便虛晃一槍,把他們嚇了一嚇,然後再退走。

左賢王將這個猜想告訴了可摩爾,可摩爾也是一臉神奇,於是趁著夜色派人悄悄出去查探,結果就是一百餘個探子,除了滿身風雪的回來,並沒有找到漢軍一絲一毫的蹤跡。

裴珊城的危機乍看之下似乎是度過了,但可摩爾卻被漢軍這麼一嚇給打醒了,漢軍的實力,比他們認知的要高,作戰風格更是天馬行空,對他們來說,最終的考驗,就是漢軍大將高正。

時光轉瞬即逝,玉門關的高正收到一封由鏢局送過來的家書,書信上的蠟封,是多年未見的慕容蠟封,那是慕容寶儀的專用蠟封。

書信上的語氣非常平靜,只是訴說了這幾個月,高正不在的時候,柴桑發生了什麼事情,零零碎碎地說了一堆,書信中不僅連鏢局,甚至家中之事,就連家丁的小事,都寫在了長長的書信上。高正知道這長長的書信,其實就是慕容寶儀用另外一種手法告訴高正‘把我們的兒子帶回來’。

高正笑了笑,拿著書信,交到了高安的手上,高安看著這沉甸甸的家書,嚇了一跳,他的孃親,可不像是一個這麼嘮叨的人。不過父親給他看,自然是有其道理。

高正笑了笑“不用現在看,馬上去大帳,本帥有話要說”

大帳之內,大漢的前鋒部隊四萬餘人已經在一個冬天內在玉門關集結完成,一月春暖,大雪已經開始化開,也就是高正要出兵的時候。戰鼓雷鳴,士兵們在校場內集結完畢。

高正取出先鋒令“伍旭何在?”

高正交出先鋒令“命你帶八千人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五天之內!我要在裴珊城下看見我們漢軍的大寨!”

伍旭接過先鋒令“末將領命!”說罷,便跑出賬外準備出發。

高正則是站在大帳之內,運起內力,大聲咆哮道“漢軍!出發!”

第三百一十八章大膽的想法

天子御駕親征自然是需要一番祭天,中軍八校六萬人在天子的號令聲中前往玉門關,而高正的先鋒隊也開始往裴珊方向進發。

匈奴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選擇了拼盡全力和漢軍一戰,從各個小國中抽調成年男子組成扈從部隊,如此一來居然也能浩浩蕩蕩拉出了十餘萬的部隊聚集在裴珊一帶,裴珊作為大本營自然不會是第一線,因此十餘萬人沿著裴珊城外一百餘里,每隔二十里開始了構築工事,一個個小小的土城拔地而起,成為了五六道看起來堅不可摧的防線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