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不敢。非母國出兵,我大高麗早亡矣!”
高麗的母國在北元,畢竟他們與元朝通婚了近百年。以這時代的人口數量,如果就說他們全都擁有了蒙族血統。他們肯定有委屈,但是要說其一半的人擁有,也絕對有漏網之魚。
畢竟百多萬人口的高麗,即便以二十五年通婚一次,也有足足四代人的通婚史了。
就是這麼親近的關係,轉眼間。便把元國賣個精光,不得不說他們還真是了不起。
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有名的歐洲不同樣是這樣,表兄坑表弟,祖母玩外孫……實在是太正常了。付出真感情的全是白痴。
擺正心態,許仙也開始畫大餅,說:“王師為復屬國而來。爾等既為屬國官吏當盡力為母國效力,早日打退亂臣賊子。”
許仙這話可不了得,幾乎等於明說,這國家國土會還給你們的。這一下,他們激動了。“不知母國何日收兵?”
能不激動嗎?先不說他們這詭異的民族意識,單單是利益,便足以讓他們打破頭了。
大明退軍,他們便是真正的人上人。在這麼個虛君的國家,國家大權根本是在他們自己的手中。然而,大明不退軍,那就不同了。
元朝的統治可沒有結束多久。他們即便沒有親身經歷,也是聽父兄講過。
(一)隨意廢黜高麗國王
雖然從血緣而言,高麗國王自忠烈王之後皆有蒙古血統,但元朝朝廷還是隨意廢立高麗王。有幾位國王都是數度被廢。數度即位。忠惠王兩次被廢黜,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忠惠王四位國王都曾兩次即位。在元朝廷的干涉下,一國國君的廢立如同兒戲。
(二)逼迫高麗改官制
高麗的國家制度主要是仿照隋唐建立的,因此許多中央國家機構名稱與中原王朝類似。高麗在附遼、金時。雖然自稱藩屬,但事實上在官制的設定及王室的禮儀方面都是國的級別,但元朝廷認為高麗的這種設定是僭越。1275年,元遣使赴高麗宣旨,要求凡省、院、臺部官名爵號有與元朝廷相同的,必須更改。高麗被迫修改與中原王朝相同的官稱,改尚書省、中書省為僉議府,改侍中為中贊,改平章事為贊成,改參知政事為僉議參理,改刑部為典法司,改吏、禮二部為典理司,改御史臺為監察司,改翰林院為文翰署。事實上,雖然高麗有半獨立的地位,元還是認為高麗只相當於一個行省。高麗國王的許多專用詞語因為與元朝皇帝一樣,也需要改變。如“宣旨”改為“王旨”,“朕”改為“孤”,“奏”改為“呈”,“陛下”改為“殿下”,“太子”改為“世子”。高麗國王的廟號,自忠烈王之後一律不得用“宗”和“祖”,而用“王”,且以“忠”字冠之,以表示效忠元朝廷。
(三)索要婦女
元強索高麗的婦女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元朝帝室或王公大臣作為妻妾或侍女,另一類是供軍人作為配偶。前一類要求必須是處女。1287年,元世祖下旨要求高麗的處女必須先告官登記,否則不得出嫁。1307年,高麗王廷更是下令,全國13歲以上16歲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自1275到1347年,高麗共遣使赴元獻處女16次。選配軍人配偶要求就降低了,可以是孤兒、逆賊之妻、僧人之女、罪犯的妻女等。高麗為此專門成立結婚都監和寡婦處女推考別監,搜求已婚婦女。一旦婦女被選,只給妝資絹12匹,即被帶走。元朝的惡行令高麗民怨甚重。無奈之下,高麗人生了女兒都秘而不宣,即便是鄰居也不讓知道。
如果說前三樣還可以忍受,那麼在經濟上的盤剝,他們是絕對忍受不了的。
高麗以前朝貢中原王朝在呈獻禮物上都是相當自由的,而且中原王朝往往會回贈數倍於貢物價值的物品。元朝如同遼金一樣,經常主動向高麗索取貢品,而且種類、數量繁多。1263年,高麗遣使入元,進獻水獺皮500領、綢100匹、白苧布300匹、表紙500張、捲紙1000張。除了例行進貢外,元朝廷還向高麗要求進獻某些特殊物品。1284年。元派捉鷹使6人去高麗捕鷹,高麗為了配合,特設鷹坊,專職捕鷹。元在高麗駐有大量的屯田軍、鎮邊軍等,高麗需為其提供糧草衣物等。1271年,駐屯西京的元軍向高麗索要飼料、衣物等,數量驚人。元軍有6000人。每人以3匹馬計算,則為18000匹馬,1匹馬日支糧草5升,每天就需要飼料9萬升。高麗國小地少,民力已不能滿足元的要求,高麗的大小官吏也成為被剝削的物件。為了應付元朝的需要,他們的月俸、私糧也盡皆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