譎莫測,而人者,凡頂天立地者皆可稱人。
陶人之祖下界而去,他首先來到了伏皇待著的地方,這裡是一片浩瀚丘陵,伏皇帶領百姓們來到這裡,那些百姓之中有人靈,有獸靈,有飛禽,有蟲甲,甚至還有一些花草精靈,眾生泱泱而來,逃難而至,在此時此刻,便沒有了親疏遠近之別,都成了一家之人。
陶人之祖沒有走過去,因為他看到伏羲在帶領眾生開山鑿石。
“打通這個山脈,水流就能從這裡洩去,我們身處於丘陵之上,不會再懼怕洪水的到來。”
“人民安居樂業,人靈耕種,獸靈捕獵,蟲甲探測邊界,繪製輿圖,飛禽巡視高天,關注氣象變化,花草精靈幫助人靈,促使禾苗發芽,使得眾生皆能飽腹。”
“建設,伐倒那些參天大木,讓花草靈精再分割一片區域,專門用來種植樹苗,這些樹苗需要好好挑選,擇優培育,十年的生長期,取那些五年的,五年之中再擇優,取那些一年的……由此木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搬來那些鑿落的山石,我們可以修築城池,保護子民百姓,可以躲避天上的災難風雨,更可以防備其他一些強大的生靈襲擊,屆時,有修行之人全部出列,在城池之上鐫刻陣紋……”
“山石成家,木建成樓,禾苗為食,江河為飲,由此我們還需要製作禮樂,普及天象的變化知識,否則禾苗遭災,一年顆粒無收,江河之中的捕魚行為也要遏制,制定曆法,以星辰日月之動靜,以十日之出升降序為一天,三十天為一月,每年三月至五月末,江河不得捕魚……”
“曆法的好處還在於能夠讓眾生都知曉這一瞬間是什麼時候,能夠提前預知天地的變化,它們是有規律的,而不是無秩序的。年,月,日,時間一直存在,這裡大部分的人都是經歷了神火與黑潮存活下來的強者,我們制定曆法,就是在注視時間。”
“這是很偉大的程序,從此之後,日月有序,江河有道,百姓有衣,眾生可飽,嚴寒不懼,酷暑難屠,再於曆法之中,把這天下本有的四季加入進去……”
“還有文字,有了文字,大家就能夠更好的溝通,有人問,為什麼我們口上說說就可以了,何必再弄這個東西?不,有了這個,大家才能知道前人的思想,由此代代繼承,永遠流傳。”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神農嘗百草
陶人之祖感覺心裡面似乎有什麼被觸動了,他見證伏皇的行為,聽聞伏皇的話語,知道伏皇的思想,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就是皇者,皇者是眾生,是天地所選擇的,他們肩負著天,護佑著人,皇者的位置不是讓他們肆意妄為,而是要肩負起保衛尋常百姓的重擔。
皇者若無擔當,便不足以稱皇。
白日在上,大王在下,此為一皇字也,天上有日照耀下土,地上有王帶領眾生,使眾生傳頌,其威嚴德行可比肩天陽大日,這就是“皇”。
他離開了伏羲所在的位置,去往另外一處人靈的聚集地。
火皇與遂皇所在的元荒。
他剛剛到達這裡,便看到無數往來的百姓,這裡的水流已經消退,火皇帶領眾生在建設自己的家園,遂皇還是個少年,在後面一步一步的跟隨,臉孔板正,但卻沒有人感輕視這個娃娃。
遂皇的年紀真正說起來比火皇要古老的多的多,他的來歷是金烏的羽,是金烏的精氣,是金烏的念頭,而火皇僅僅是後世的小輩,若不是這次鴻荒變革,他也沒有機會成為大聖。
巨大的石塔被他們立起來了,這些元荒的人族顯得高大威猛,他們搬起巨大的岩石,那都是已經雕刻好的東西,向著那座石塔的方向不斷輸送。
還有漢子噴吐火焰,澆築鐵水,同樣在向那座石塔運送。
遂皇看著那座高塔,詢問火皇:“這個東西,真的能夠像你說的一樣,引來天上的雷霆嗎?”
“如果僅僅是雷的話,我們也可以自己引下,何必再造這個東西呢?”
火皇笑了笑:“先生,天上的雷霆是自然的力量,我們的雷霆是法力造化,即使藉助法力引導天雷,那若是有朝一日,我們不在了,或者修行的傳承斷絕了,那眾生豈不是又要回到茹毛飲血的時代?”
“我被伏皇叫過去了,他面臨的環境比我要惡劣,但他和我說,他曾經與太乙天尊抵達過遙遠的未來,見到過一些不存於我們時代的東西,那些凡人沒有修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