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都絕不簡單。
卻也不是書中小瞧了他。
現實更不必圍著他轉。他最怎麼厲害,武功仍不夠驚人。更因為段家快後繼無人,哪敢輕舉妄動,與下面爭權奪利。但不管怎麼說,在眾人皆知的弱勢下,能保住段家的帝位這麼多年,同時不忘發展國家實力,使之蒸蒸日上,他這都叫昏君,那世上還有明君嗎?
史書記載,保定帝現在應該是在位十一年左右,事實上現在卻已在位二十年。
史書中出現些差錯沒什麼,信了也白信。不信眼前這事實,由得人來選擇嗎?
保定帝上位第二年,段譽出生,現在十九歲。如果一定要按史書來演義,現在應該還只十一二歲左右。歷史、現在、未來和小說、遊戲雜交在一起,像培養雜交水稻一樣,最怎麼變都比不變要好。不過有機會改變的歷史不再是歷史,有機會改良的水稻卻還是水稻。
冰水非水!
雜交水稻非水稻?
對中原的‘供秦堂’,似乎連保定帝都很難接觸。大宋皇室趙家最怎麼厲害,也應該控制不了它,更不願受它控制。雙方如果不是各有顧忌,想合作都很難長久。
ps:謝謝訂閱!謝謝鼓勵!無論我怎麼改寫,也都不盡人意,卻仍捨不得放棄,唯有堅持!堅持!再堅持……
第二章天龍寺就一說客
只用想一想大理皇室的‘天龍寺‘便知道,明著只一家人,段家都控制不了‘天龍寺’,更用不著直接控制‘天龍寺’。兩方走得最近都不受對方控制,更多屬於友好合作,互利互惠。
‘天龍寺‘建在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聖寺‘。
大理百姓叫慣了,慣稱‘天龍寺‘,揹負蒼山,面臨洱水,極佔形勝。
寺有三塔,建於唐初,大者高二百餘尺,十六級,塔頂有鐵鑄記雲:“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
段氏歷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有避位為僧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每位皇帝出家後,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
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
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
‘天龍寺‘與段氏可以一家人不說二話,‘供奉堂’卻不知有幾家參合在一起。大宋京城排第一‘大相國寺’,便很有可能屬於其中一家,有不少地方類似‘天龍寺’,卻又明顯有所不同。
那酒肉和尚,便很有可能出家在‘大相國寺’。但不知有什麼鎮派絕學,《天龍八部》中半字未提。
書中,‘天龍寺’有六脈神劍,堪稱‘天下第一劍‘,卻無人練成。至段譽無意中練成。
現實中,即使段譽仍有望練成,那也是以後的事。
書中。大理‘天龍寺‘無力應付上門挑戰的吐蕃’大輪明王‘鳩摩智,唯有憑人數取勝。總比完敗要好。
現實似乎最多隻有把握對付得了那酒肉和尚一個,再無把握對付得了那美貌尼姑。大理段家新老兩代所面臨的危機之大。寄託在段譽身上的期望之高,由此可見一般。
不能從小養成比小柳更樂觀的心態,將來又怎麼挑得起如此重擔。別的段家子弟再怎麼血統正宗,承受不起便只有被淘汰。保定帝和鎮南王都是過來人,自然很清楚箇中內情。
為什麼剛才在懸崖上面臨生死抉擇,段譽仍然能笑得那般誠真,自然不是無因之果。對於司空虹的那一腳,為什麼這麼快就像全都不記得了一般,很可能也是因此而來。
貌似那也不可能。但相比起一國之人的天災**,他個人的生死顯得太微不足道,哭死了也沒用,不如一笑。不然叫他有仇必報,立馬叫人殺了司空虹,那像什麼?
那段譽還叫什麼段譽!
保定帝挑選繼承人,第一考慮的應該是胸懷。有了偉大的胸懷,自然也就有了偉大的仁、義、禮、智、信。若失之自然,逆轉本性。強行想做好其中一點都難之又難。
反過來,仁、義、禮、智、信有了,能力最差都可以容人,可以用人。經營酒樓的能力不如龔婉沒關係。親手釀酒的能力不如龔婉更沒關係,親手做得最好都失之於用人。
跟下人搶什麼?
保定帝似乎有吸取三國中蜀漢滅亡的深刻教訓,只求上位者不失於德。若求事必躬親。最強不過另一個諸葛亮。那樣累死也白搭,成了蜀漢後繼無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卻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