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傳子不傳女,當然不會明著傳秦朝。
除非被他偷學,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他用得著偷學嗎?
偷學、偷窺、偷盜、偷襲、偷跑之名,正常是越出名越在乎,他反而像是越出名越不在乎。
事實上是人都很愛面子,很珍惜聲名,他不可能真的不在乎。說他不在乎,不如說是拿得起,放得下。不然不會明著那麼重視輕功,勸大家打不過就跑,鼓勵放風箏的運動戰術。
為此甚至還發明瞭什麼‘游擊戰’。
《尋秦記》大講特講這類戰爭的新概念,說什麼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亂,敵退我進,敵疲我打’。因此而深受各**事家的顧忌,認為他至少是紙上談兵的軍事天才,不輸於春秋戰國時那趙括。可能也希望他只會紙上談兵,一直是華而不實,最好也一敗不起。
**禁不了,禁不了還禁。
這書被禁的關鍵原因,絕不像表面上那樣,因為對男女間那些事描寫太多!太細緻!太深入!太具體!太傳神!
是人才,大理段家自然不想放過。是敵是友,其它國家和勢力會輕易放過他嗎?
不關心都不必視而不見,答案不用說都知道。不管是不是美人計,送幾個美人,送幾個賣藝不賣身的名妓,不怕他不接受,不怕他不領情。
不為我用,不如殺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這麼想,那些壞傢伙明著暗著要對付丐幫,倒不必第一個解決喬幫主,現在至少被分散了不少火力,無形中轉移到‘還看今朝’,看他怎麼辦?
就自己,不都一樣看上了他的武功,捨不得放手。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不管有多麼正當的理由,事實都如此。
學那鳩摩智,也模仿‘少林七十二絕技’。
這原本沒什麼,根本不用請教他。
事實是他自己都還只選擇修煉一門少林‘金剛不壞體神功’,雖然不明白這是為什麼,但他這麼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內,用不著裝腔作勢。或許正如他所說,能少模仿還是儘量少模仿的好,假的畢竟是假的。修煉了‘無相歸一功’,難的不再是模仿,而是不模仿。
第二十一章大掌印佛法度化
要阿朱不再模仿,或者說少模仿,難度至少不下於要阿碧從此不唱歌,要玉紫不再跳舞,秦朝不奢望。如果換成是要阿朱不唱歌,不跳舞,要阿碧少模仿,難度至少要低上許多。
假設沒什麼奇遇,一心想學武,少林是很不錯的選擇,至少比丐幫強,但為什麼,少林弟子的數量遠不如丐幫弟子多?
‘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厲害,天下皆知,可它相對其它同等級的武功,就算不是最容易得到,至少也是比較容易得到得多。如果說越厲害的武功越難得到,那它就顯得很名不符實了。
秦朝由此展開聯想,解決了心中一個長久以來的疑惑——難怪少林能領袖武林千年不倒,勝過歷朝歷代的武林世家,對江湖的控制絕不弱於各國皇家。
其一、這種暗中廣為流傳,無形之中都施恩不小,不知得到多少人的好感,特別是那些重視情義的人。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雖然總少不了不知感恩甚至恩將仇報的人,但那些人恐怕也並非完全不知恩感恩。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主要是取捨不同,而非真的毫不領情。
其二、有這種途徑得到‘少林七十二絕技’,像蕭遠山和慕容博那種絕頂大高手就不必再冒險與少林拼個你死我活,從而演變成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局面。
偷學者洋洋自得,不知道中計越來越深,連少林弟子都一樣被層層表象所欺騙。不只是普通少林弟子,就說這一代那些玄字輩的高僧,便少不了也受騙,甚至包括掌門玄慈在內。
其三、‘少林七十二絕技’中隱藏對佛法的依賴,名為度化,說什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事實就一個大陷井。‘少林七十二絕技’修煉越多越強,對佛法的依賴越來越大。
雖然這並非絕對,例如張三丰就利用道法成功擺脫對佛法的依賴,但那畢竟只屬於少數極為特殊的情況。大部分時候都能為少林增加絕頂高手,一次性連本帶找回來。
其四、表面上逐出少林,貌似是很重的懲罰。事實上鼓勵少林弟子脫出少林,自立門戶,開宗立派。如果能像書裡面虛竹那樣成為超級門派的掌門人,自然是加倍地皆大歡喜。
而非頑固不化地極力阻止,由內鬥轉為外鬥。由結仇轉為施恩。不像別的門派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