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除了本源宇宙修煉得到的,其他宇宙的一切,與古凡都不過是一場夢罷了。知道去過,卻什麼都記不清,除非抽到的。
也許他以後可以記住,不過那畢竟是時間至高法則。現在考慮太早了一點兒,真就像二十一世紀古凡聽的那個笑話一樣,一個熊孩子糾結自己長大後是上北大,還是清華。
“咦?你來了。一起吃點兒。”
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古凡剛做好飯,翁美鈴便來了。
看她提著食盒,顯然是擔心古凡吃的問題。
看到古凡邀請她一起用餐,她順從的坐下。
兩人一起吃著飯,她卻有著難言之隱。
過了一會兒,她實在是忍不住了,開口:“這是你寫的?”
古凡看過去。手機他隨手裝進兜裡,稿紙還留在桌上。
古凡看了一眼,是他抄的《尋秦記》……不對,是寫的。這時候可還沒有尋秦記,這當然是他寫的。
想到這,他挺了挺胸膛。
“其實你做飯還可以,為什麼寫呢?”
剛才古凡在做飯,翁美鈴便看過了。
這寫的是什麼啊!又時空機器,又是穿越的。這哪兒叫。
老實,她是一點兒也不看好古凡的文筆。
“賺錢,養活自己。”
古凡哪兒知道翁美鈴對《尋秦記》的鄙視。在他看來,這穿越者有不抄的嗎?抄怎麼了,還有抄漢語拼音的呢?
這抄的多了,古凡也是順大流不是嗎?
可是他卻忘了一件事。這時代可是武俠的時代,金庸、古龍兩位大師還在創作就不了。臥龍生、粱羽生、溫瑞安等等名家緊跟其後。
在這樣的氛圍下,突然蹦個穿越出來,你想讓人接受?不能是沒可能,但是絕對很難。
更不用,這個時代,古凡連出版社的門向哪開都不知道。想出書?更是難上加難。
這時候,看著古凡的字,翁美鈴的眼紅了,心:對哦!他不能話了。寫書,確實不需要話。
這樣一想,她飯也不吃了,直接站了起來:“走。”
“去哪?”古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明報。”
為什麼去報社,不是出版社。從翁美鈴的口中瞭解到,原來這時代與後世有點像。
後世,主流是絡,然後才是出版。這時代呢,卻是先報紙,然後出版。
到報紙,自然是首選《明報》了。這就與後世絡首選是一樣的。
眾所周知,香港《明報》之所以能夠成為在香港三足鼎立的大報社,是因為他們有一位大神,那就是武俠大師-----金庸!
《明報》創業初期,儘管創辦者不斷更改副刊內容,改變新聞路線,金庸更是抱病撰寫《神鵰俠侶》,但是《明報》還是一步步滑向“聲色犬馬”之路,銷量在千份之間起伏,第一年虧空嚴重。
《明報》的老員工都記得他當年辛勞的身影,一方面經常要通宵寫稿,另一方面又為經濟問題苦惱不已。有傳,一段時間他要靠典當來維持《明報》。據《明報》老職員回憶:“查先生那時候真的很慘,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兩人喝。”
那時,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時天星輪已停航,要改乘俗稱“嘩啦嘩啦”的電船仔渡海。每當他們深夜下班時天星輪早已停航,只好改乘電船仔渡海,但每次要等齊六個人才能開船,船費比較便宜。如果要即到即開,需要包租費三元。他們夫婦寧願捱著深夜涼颼颼的風等待,也不願包船過海。咖啡、渡船不過是其中兩個平常的故事而已,當年的艱苦可想而知。
倪匡曾:“《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當時金庸的武俠在《商報》上連載已擁有大量讀者。許多人為了看金庸武俠,開始關注《明報》。慢慢金庸的武俠打穩了《明報》基礎,加上沈寶新的經營手法,《明報》的廣告業務穩步上升。直至今日,方才躋身香港八大報刊雜誌之列。
同樣也是明報的賞識,黃易也才會從專攻繪畫,投入到寫作的生涯。
當知道這段歷史的古凡有理由相信,依照金庸先生的目光,自己的這部絕對有賣點。畢竟這書本身就是在明報成功的。
然而太有信心也不好,都有自信的男人最有魅力。可是翁美鈴這時候哪兒還顧的上什麼男人的魅力。看著這麼有信心的古凡,她的壓力山大。
她很擔心在明報拒稿後,古凡會怎麼樣。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