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藥含有附方,這些附方曾被《本草綱目》所轉錄。本書對科研、教學、生產、臨床等都有實用價值,特別對臨床應用最有價值。此外對研究中國醫學史、本草史、藥性發展史,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唐蘭陵處士蕭炳撰《四聲本草》(早佚),“取本草藥名上一字,以平、上、去、入四聲相從,以便討閱”。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故作為附篇,附於本書之後。
《本草述》為清?劉若金撰,成書於康熙三十年。劉若金,字雲密,號蠡園逸叟。潛江(今屬湖北)人。
此書以三十二卷,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蟲、鱗、介、禽、獸、人十六部,共收藥物501種。
分部次序基本同《本草綱目》。全書各論不分專案,順序述其產地、形態、採收、藥性、主治及附方。各藥論述後間有“愚按”者,為劉氏的個人論述。各藥以討論藥性、藥效及藥理為主。
精選每種藥的傳統論述並各家學說,尤其重視用陰陽升降的理論與臟腑經絡的關係解釋藥性,而且注重前人臨床實踐的總結,在歷代本草理論著作中具有一定的影響。文字簡練,且多駢語,讀之朗朗上口,頗益後學。現存多種清刻本和石印本。
《食療本草》為唐?孟詵(公元612年—公元713年)所撰。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該書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訂而成的記述可供食用、又能療病的本草專著。書目見《舊唐書?藝文志》。近人範行準認為原書是孟詵《補養方》,後經張鼎增補而易此名。此書是唐代食物藥治病專書。原書早佚,僅有殘卷及佚文散見於《醫心方》、《證類本草》等書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1907年敦煌出土該書殘卷,存藥26味。全書共3卷。原書有條目138條,據《嘉佑本草》記載:“張鼎(唐開元間人)又補其不足者八十九種,並歸為二百二十七條。皆說食藥治病之效。”書中除收有許多卓有療效的藥物和單方外,還記載了某些藥物禁忌。所載食療方下均註明藥性,其次分記功效、禁忌,其間或夾有形態、產地等。另有動物臟器的食療方法和藻菌類食品的醫療應用,產婦、小兒等飲食宜忌等記述。該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後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療和營養學的重要文獻。
從現有殘存佚文看,有不少條為《唐本草》失載的藥物。如蕎麥、綠豆、菠菜、白苣、胡荽、鱸魚、鱖魚、石首魚等,都是本書首次記載
敦煌抄本食療本草(10張)。所錄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能反映亞洲中部地區使用食療藥的情況。
《食療本草》對研究本草文獻及飲食療法發展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無敵分割線
你們的支援,就是堅持的動力,歡迎訂閱《天龍拈花錄》,關注《邪帝魔皇傳奇》
☆、【002章】
【002章】
葉遜對萱婷的表揚反應,現在想想確實有些過了,即使自己再怎麼高興,也沒有必要這麼明顯的表現吧,葉遜實在是太過於粗心了,萱婷一直都是希望葉遜可以變得穩重一點,雖然沒有必要像自家老頭子(葉天雲)那樣,但是還是要穩些。
“大夫,救命啊!救命!”突然醫館外面傳來了呼救聲。
“銀環,快去看看,發生了什麼麼事?”葉母覺得好像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樣的呼救聲了。
“嗯,好的!”丫鬟聽到,應了一聲,馬上就跑了出去。
“夫人,夫人,外面來了一個病人,好像已經沒有什麼氣了,您過來看看吧。”銀環前腳剛出庭院的大門,在醫館裡面坐堂的老王就跑進來說道。
雖然老王也是會些醫術,但是現在沒有辦法了,就進來了,雖然也知道當家的不在,但是還有少爺在啊,自己不好拿主意,還是報告夫人吧。
“怎麼回事?慢慢說。”葉遜看到現在好像老王叔這麼著急,實在聽不懂是什麼。
“母親,我們過去看看吧。”葉遜現在是家裡做主的人,當然要說些。
“嗯,老王啊,慢慢說,彆著急,我們一起過去看看。”葉母也看到老王緊張的摸樣,於是說道,因為老王一直跟隨葉天雲,三十年了,辦事誠懇,一直兢兢業業的,所以葉家從沒有當他是外人,相反,還讓他坐檯。
在掌櫃+葉天雲不在的時候,什麼一些小事,小病人的,就讓老王做主,但是這次老王居然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