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家的賞賜,華妃拒絕了。她向宜修提出也想把舒寧改成自己的玉牒。
“皇后娘娘,臣妾想求娘娘把舒寧的玉牒改到臣妾名下。”
“妹妹快起來。這孩子從抱到你宮裡的那一刻就是你的孩子了,她的玉牒在她滿月之時就已經改過來了。讓你好好把聖旨看一看,你不聽。這下鬧笑話了吧。”
“啊?虧的我盛裝給你行禮,原來早就改了呀。這事兒鬧的。”
宜修笑呵呵的抱著舒寧,指著華妃。
“舒寧,快看看你母妃。這個冒失鬼,你以後可得細心一點才是。”
“以後我經常把她抱過來,讓跟姐姐你學學不就行了。嘖,那我得再換一個心願。”
“就讓舒寧嫁在京都,以後成婚了,好經常把你接出去奉養怎麼樣?”
“哎!這個好!這個好!臣妾替舒寧謝過皇后娘娘。”
“快行了吧?讓年大將軍幫你參謀參謀,挑女婿你們自己挑,宮裡只管下旨賜婚!只要本宮活著,這話永遠作數。”
“姐姐。。。”
“快擦擦吧。舒寧都要笑話你了。”
“哼哼,她敢!我可是她母妃。小丫頭片子,還敢笑話我,饒不了她。”
“唉,也不知年貴怎麼樣了?這才是他第二次當先鋒官。但願別把事辦砸了。”
“年貴辦事聽皇上說還不錯啊,你何必這麼擔心呢?都當了一次先鋒官了,這一次肯定更加上手了。”
“年貴是我先前嫂嫂生的幼子,因為一生下來生母就死了,我大哥極不喜歡他。所以早早就把他送到李衛手下學藝去了,就是這樣我才擔心,這次他的差事要是辦砸了,恐怕。。。”
“沒事,皇上啟用他的時候,特地囑咐李衛在後面替他坐鎮。師徒兩個搭配得好,這件事不會辦差了。”
宜修當時提拔年貴,正是因為他不被年羹堯喜愛,身上沒有年家素來的驕矜之色。
“娘娘,甄答應去了寶華殿之後,一開始不願剃髮修行,後來太后娘娘身邊的竹影姑姑來了說。。。說是既為皇帝的妃嬪,剃髮也有些不好,滿人無故剃髮是為對皇上的不敬,所以頭髮沒剃成。”
“我知道了,下去吧。”
“瀟灑哥,我記得太后壽限快到了吧。”
“這個我怎麼知道啊!”
“下個月清河王大婚。第二天咱們就給她辦喪禮。怎麼樣?”
“好的嘞,宿主。”
太后眼瞧著這幾年宜修在後宮四處施恩,拉攏妃嬪,覺得自己的權利受到了威脅。這才準備抬舉甄嬛,好和宜休打擂臺。
“太后既然不願意看我出頭,那我總得做點事,好給她添點堵啊。”
橫豎禮部和內務府對於太子的儀仗和流程都有了全套的配置。
宜修直接下聖旨,封弘暉為皇太子,嫡福晉鈕祜祿氏為太子正妃。
太后聽說這件事後著急忙慌的讓竹息過來請雍正去一趟慈寧宮。
“皇帝,雖說弘暉是你的嫡長子,可他並無太多的功績、建樹,直接封為太子,是否太過急促不妥當了?”
“母后,這是什麼話?弘暉為子為孫極為孝順,朕這些年讓他處理的一些瑣事,從未出錯。倒是母后,一而再,再而三的插手政事,又是為何?”
“您是覺得隆科多死了,沒有人知道您之前做過的錯事、髒事,所以就放肆了嗎?”
“放肆!你、你這個不孝子!”
“兒子從未不孝敬您,可是您也不能因為替兒子處置了隆科多,就以為可以隨意插手政事了。”
“當年,隆科多的嫡長子和兒子是好友,卻因為小妾李四兒的挑撥,隆科多直接廢了他的一雙手,好好的一個武將苗子,結果卻抑鬱而終、英年早逝。”
“皇帝之後不是直接把李四兒的一雙兒女當著她的面活剮了嗎?”
“是啊,母后親手處決了自己的情人。朕親手幫他絕了後,所以我們才是母子啊。”
“你胡說!”
“朕有沒有胡說,母后心裡清楚。母后若是可以想頤養天年,朕自當孝敬;可若是母后想當第二個武則天,朕只怕你沒那個命。”
“一會兒朕就讓人把慈寧宮圍起來,母后以後就別派人隨意去養心殿了。畢竟後宮不得干政!”
“皇帝!你這麼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將來就不怕報應嗎?”
雍正聽了這句話後,頭也沒回,冷冷的回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