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3部分

不餒,任你橫行霸道,我自巍然不動。元起和宇宮照烈這一對天生的宿敵,在歷經幾番起落,幾次離合之後,最終還是走向了對立,曾經的同盟合作,在各自劍拔弩張的氣勢下,早已消散於無形。

或許最初兩人的志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能夠振興國家而努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和歲月的洗禮,兩個人都已經偏離了最初想要走的道路。宇宮照烈為了實現心中的野望,最終走上了自立的道路,成為了一代梟雄;而元起也沒能按照當初的設想走下去,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最終有意無意的走上了爭霸天下的道路,既然命運賦予了他這份責任,那麼他便會好好珍惜這次機會,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留給後世子孫一個長長久久的太平盛世。

元起和宇宮照烈兩個人,甚至是他們身後的每一名將士心中都清楚,這一戰,必將關乎天下大勢的走向,落敗的一方,也許就再也沒有了爭霸天下的機會了,現在,機會只有一次,敗了就永遠的敗了,沒有人願意承受這樣的失敗,所以,雙方自元起和宇宮照烈以下,都拿出了生平最為高昂的氣勢,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著最後的準備。

十日之後,宇宮照烈率領三十萬大軍來到了宇宮仁的大營中,與營中已經就位的另外三十萬大軍完成了回師。六十萬魏兵紮下了數十座軍營,前後綿延三十里之遙。

與此同時,元起也率部來到了戰場,在距離宇宮照烈軍營五十里之外的頓丘駐足,百萬精兵分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紮下五座大營,每個大營又細化為前後左右中五個部分,大小二十五個營寨,昂然而起。

大戰,一觸即發!

………………………………

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之暮年

站在高崗上,元起遙視著數里之外的魏軍大營,仔細的觀察著魏軍的佈局。每逢大戰,親自觀察地形,已經成為了元起的習慣。他深信,細節決定成敗,對敵人的掌控和了解多一些,就會獲得多一分的勝算。

在元起身後,諸葛亮和趙虎一左一右的侍立在兩側,目光同樣也都投向了魏軍連綿的營寨之中。只是他們二人心中的想法卻並不相同,諸葛亮是在根據魏軍的佈置來推斷他們的兵力和士氣等和作戰相關的問題;而趙虎關注的側重點,則是魏軍距離自己等人最近的營門。他是在觀察著魏軍的動向,畢竟,現在元起距離魏軍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若是被魏軍發現,派出重兵來圍剿,還是有一定威脅的。

似乎是注意到了趙虎的目光,元起輕笑著說道:“趙虎不必擔心,宇宮照烈並非俗人,就算他發現了某的身影,也不大可能派兵出來圍剿的,因為他知道,即便是失去某,也不會對整個戰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諸葛亮也笑著說道:“大哥說的沒錯,宇宮照烈雖然是梟雄,但是他的胸襟氣度還是令人稱道的,絕不會如此小家子氣。否則的話,他也不可能從亂世中脫穎而出並生存到現在,成為大哥的最後一個對手了。”

聽著諸葛亮的話,元起長嘆了一聲,低沉的說道:“想當初,在酸棗會盟之時,宇宮照烈和已故的孫太守,還有公孫入雲,乃是力挺某當上盟主的三位故人,如今孫太守屍骨已寒,宇宮照烈又變成了勁敵,唯有公孫入雲依舊與某處於同一陣營。這當中的世事變遷,還真是令人不勝唏噓啊。”

趙虎聞言,開口說道:“師兄,往事已矣,勿須介懷。堂堂正正的擊敗宇宮照烈,就是對他最大的尊敬。”

元頭說道:“趙虎說得沒錯。對敵人致敬的方式,就是徹底的擊敗他!”頓了一頓,元起繼續說道:“好了,該看的我們也都看到了,回營。”說著。元起當先躍上玉麒麟的馬背,輕喝了一聲“疾”之後,便被麒麟承載著,飛速向下高崗下跑了過去。諸葛亮和趙虎相視一笑,各自跨上戰馬,向著元起的背影追去。

回到大營之後,元起來到了中軍大帳,召集麾下眾人商討軍情。在諸葛亮把他剛才觀察到的情況詳細的講了一遍之後,他又做出了總結性的發言:“根據亮的推斷。魏軍大營內的將士,應該在六十萬上下,數量不及我軍,但是士氣正盛。暫不宜與其交鋒。亮建議派出細作,收集魏軍應內的資訊,等摸清情況後再做下一步的決定。”

元起下手的文官一列中,李儒站出來說道:“諸葛丞相的提議很有道理。自古以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臣附議。並懇請燕王下達詔令。”

李儒之後,賈願和荀略等人也表示了贊同。見到眾位謀臣沒有異議。元起便點頭說道:“如此也好,反正我軍糧草充足,也不急於一時。文憂,刺探魏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