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吩咐了一句,沒有大事不要打擾他,然後就帶著上官逸給他的鬼谷十三篇。一頭扎進了燕京大學中,潛心研讀了起來。
躲開外界紛亂的俗事,在學術氛圍濃厚的燕京大學中,元起決定把鬼谷子流傳下來的十三門絕學逐一學會,然後到達融會貫通的地步。鬼谷十三篇,開篇即是縱橫論。篇中詳盡的講解了權術與言談。辯論之技巧,心理之揣摩以及人際關係的處理四個大項,用語之凝練,分析之精準。讓元起歎為觀止。足足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元起才算把縱橫論掌握了個大概。
在元起研習縱橫論的時候,還把諸葛亮也叫過來一起修習。因為元起的原因,諸葛亮提前半年離開了鹿門山學院。沒能完成學業。這件事,一直是元起心中最大的遺憾。元起知道,若是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支撐。諸葛亮不可能像歷史上記載的那樣,達到後來者不能企及的高度。就像是後世,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高等學歷的薰陶或者刻苦的自學,是很難達到成功的,即便是有,也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絕不是普遍現象。所以,元起才會讓諸葛亮和自己一同研習縱橫論,以彌補諸葛亮沒能完成學業的缺失。
其實,元起還是低估諸葛亮的能力了。諸葛亮在鹿門山學院中,潛心學習了三年半的時間,早就掌握了應該掌握的一切,僅僅是名義上沒能完成學業罷了。不過對於元起不遺餘力的栽培,諸葛亮心中感激,研習起縱橫論來也就加倍的刻苦。結果,元起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掌握的東西,諸葛亮僅用了不到二十天就掌握了,讓元起大讚諸葛亮天分過人的同時,還說出一句後世的名言: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相比於諸葛亮的天賦,元起其實同樣是天賦驚人的妖孽,只不過元起的天賦,大部分體現在武學、帶兵打仗以及運籌帷幄之上,對縱橫論這樣類似外交的學問,元起實在是學的有些辛苦。不過在艱苦的學習中,元起意外的發現了自己身上的一個秘密,自己的天生神力,只不過是靈魂被改造之後的附屬品,而自己真正的能力,是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發現,是因為元起自認為,如果是前世的自己,他根本不可能讀得懂這個時代晦澀難通的縱橫論,就更不要說進一步的理解,並把記載在竹簡上的內容,轉化成自身的知識了。而且元起發現,對於長篇的文字,他可以輕易的做到一目十行,並且過目不忘。以前的時候,元起也閱讀過大量這個時代的書籍,但大多是抱著閱覽的心態去讀的,不像閱讀縱橫論一樣,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去研習,所以他一直沒發現自己特有的能力。
知悉自己有了這樣的超能力之後,元起調整了自己的作息表,不再是一味把自己關在房間中苦修鬼谷十三篇,而是有規劃的把一天的時間分為三個部分,每三個時辰為一個部分。清晨起床繼續研習鬼谷十三篇;之後的第二個部分則是到學府的講堂上,去聽講師們的授課,或者親自站到講堂上,向學員們傳授功課;傍晚時分,元起會進入第三個部分的時間安排,在和師傅扶搖子的對練中,進一步磨練自己的武藝。
在此後的日子裡,元起把全部心神都投入到了對知識的攫取之中,就像是一塊乾癟的海綿,遇到了汪洋大海一樣。元起瘋狂的向自己的腦子裡灌注著各種水分,讓智慧之樹,在腦海中逐漸生根、發芽,並且日益粗壯了起來。
同時,元起還不忘記強化自己麾下文武官員的自身修養,根據他們每一個人的特長和短板,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比如說,在元起研習縱橫論的時候,就會把諸葛亮、賈願等人叫來一起學習,並時常與他們進行辯論。縱橫論之後。鬼谷十三篇中記載的是兵法大道,這個時候,元起會分批把齊天、趙虎、馬越等人叫來,和他們一起揣摩其中蘊含的兵法至理,並進行戰術推演。其後,元起進入到出世學的研習中,出世學就是醫學,鬼谷子在篇中主張修身養性、祛病延壽,用後世的一句話來解說。就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研習中,元起時常會請華佗過來,或者帶著竹簡去華佗的住所,兩人一起研究其中的奧義。在學習的過程中。鬼谷子提出的一些論點,讓華佗大頗有啟發。再之後,元起進入治世篇中。他就會把荀略、魯肅以及顧雍等人叫來,共同學習。凡此種種,不再一一列舉了。
元起的做法。開始還引起了一些人的叫苦。畢竟,他們每一個人都身居要職,手頭有著處理不完的事務,還被元起叫來學習,並且一學就是數個時辰,這就無形中或多或少的影響了他們的工作。可是隨著對鬼谷十三篇的深入研習,他們驚奇的發現,書中記載的一些學問,是他們聞所未聞的,一旦潛心進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