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慶笑道:“西北邊事歷來均是童相公操持,這蔡京也是不知輕重,手伸得太長點了!這下官家會更加倚重童相公了!”
童貫撫髯微笑,見楊惟忠默然不語,斂容道:“見楊經略使若有所思,不知有何高見啊?”
楊惟忠本姓康,名炯,字惟忠。乃是宋仁宗時彰國軍節度使,並、代州都部署康保裔之孫。
宋真宗鹹平二年,康保裔兵敗高陽關,遭遼軍俘虜,後降遼國,改姓為楊,遼聖宗賜蕭氏女於保裔為妻,育有三子。
宋哲宗元佑時,楊惟忠輾轉歸宋,以蕃人身份於環州參軍,因功先後擔任大順城蕃兵指揮使、蕃落上軍第一指揮指揮使。他揹著俘虜後裔的印記,以番人身份打拼到現在的地位,純屬靠自己一刀一槍搏出來的。
正因為他能打,所以他以步軍副都虞候的身份領涇原路經略使出懷德軍,為此次攻夏三路主力之一。
另外兩路由熙河經略使劉法出湟州,秦鳳路經略使劉仲武出會州,這兩人一為馬軍司都指揮使、一為步軍司副都指揮使,官職都遠遠高過於他。
楊惟忠對於童貫因私廢公,為了打擊政敵,不惜放棄佛口城的做法深為不滿,但此時卻不好表露出來,只好說:“哦!末將正在想聯合西州回鶻共同對付夏國的事,一時出神,相公見諒!”
童貫點了點頭,一拍大腿道:“唔!你說的這事確實是應該儘快定下來,若能與回鶻東西合擊夏國,定能讓它顧頭難顧尾,左支右絀,我們的攻勢會順利很多!
今天請諸位過來,也是想議一議這出使西州回鶻的人選。請大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哈哈!”
何灌一向是明哲保身、世故圓滑,他搶先道:“這率隊出使西州回鶻的重擔不是一般人能挑得起。
一得知文達禮,不說滿肚子錦繡文章吧,那也得熟知詩書,不然有損我大宋禮儀之邦的美譽。
二得強健孔武,此去西州回鶻,得喬裝打扮,橫穿夏國國境,一路風餐露宿、危機重重,非體質健壯、精通武藝之人不可。
三得儀容雄偉,風度翩翩,以彰顯我大宋的大國形象。”
他說的這些話都對,也都沒用,說了半天也沒提出自己的意見,因為他明白出使西州回鶻這差使回報高風險大,有利也有弊,還不知童貫心裡是什麼打算,所以不好貿然引薦人選。
要知道,深入蠻夷之地,出使外邦,雖然外表光鮮,且順利歸國則會加官進爵,但一著不慎,重則丟去卿卿性命,輕則有國難回、有家難歸,屆時只能在異國他鄉放一輩子羊了。
童貫點點頭,心中也在做另一番盤算,“安排出使的人得是自己的人,將來提拔升遷了也是我童貫門下的勢力,而且此人會對自己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
但也不能是自己過於親信重用的人,否則出使失利、滯留不歸,那太損自己的羽翼。所以得找個聽自己話且身份地位還不太重的人,找誰呢?”
王稟善於察言觀色、投機取巧,他見童貫在奏摺裡提到要為曲端請賞,便知童貫要抬舉此人,於是乾笑一聲,起身道:
“我看即將任涇原路第三將副將曲端就不錯,文武兼修、忠勇雙全,是個難得的人才!只是太過年輕,不過正因為年輕所以更需要歷練。”
童貫略一沉思,便欣然點頭,曲端新投入自己門下,官位還不高,才是個區區副將,但是個有潛力的可造之材,勝則為自己增添一名干將,敗則與自己而言損失不大。
王稟見自己的提議被採納,便知自己猜中童貫的心思了,心中喜不自勝,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劉延慶見王稟自喜的樣子,心中嫉妒、不甘落後,輕哼一聲,朗聲道:
“出使西州回鶻茲事體大,曲端資歷尚淺,宜為輔佐之臣,臣提議顧悝為正使,此人參與籌措邊事多年,足智多謀、熟知兵事,飽讀詩書、兼有文采,竊以為以顧悝為正,曲端為副,更為合適。”
他所說的顧悝是童貫的義子,也是宦官,他見童貫還是願意用自己的人,所以奮力出頭將童貫義子提出來,以討童貫歡心。
劉仲武起身道:“顧悝雖有德才,但畢竟是內官,作為使臣是否不太合適?”
劉仲武為人性情直爽、秉性忠厚,早年隨利州刺史、熙秦兩路都統制高永年西征吐蕃,他建議持重固壘、步步為營,但主將高永年並未採納,而是輕率出戰,遂遭大敗。
劉仲武主動攬責,引咎自劾,被判罰流放嶺南,命令還未下,他與進犯的夏人激戰,被流矢傷了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