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只有一人不以為然,臉上掛著冷笑,這個人就是老太爺的三兒子,朱三少的三叔朱成勇。
朱成武見狀問道:“老三,你笑什麼?”
朱成勇嗤之以鼻的說道:“爹,要我說,你們這是白費力。”
“嗯?”朱老太爺皺了皺眉,看向朱成勇。
朱成勇笑道:“爹,依我看來,祖陵根本不是什麼風水問題,只不過是生態遭到破壞而已,要想讓她恢復原狀,這還不好辦麼?”
朱成武冷笑道:“好辦?你倒是說說看啊。”
朱成勇笑道:“還不好辦麼?找人將池水淨化,使池水恢復原狀,然後給植物殺蟲、除草,再不行就給樹木掛水,施肥,管保它們不再繼續枯萎,要嫌不夠熱鬧,我去買回來一批珍稀鳥兒,在祖陵之內放生,包管恢復原來鳥語花香的局面。”
朱老太爺不悅道:“成勇,當著諸位大師的面,注意你的言行!”
朱成勇“呵呵”一笑,搖了搖頭,便不再說話了。
袁正風道:“老太爺,我聽說,關於明祖陵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不過我是道聽途說,肯定做不得準,您能不能親自給我們講講,知道了祖陵的立時淵源,對於我們實地堪輿也很有幫助啊。”
幾個風水師聞言,都是連連點頭,覺得袁正風此言很有道理。
朱老太爺點頭道:“好吧,那我就簡單說一下,明祖陵的來歷好了。”
“太祖朱元璋的祖上,就居住在蘇北省,遠超初期,為了逃避元朝官府的苦役,太祖的祖父朱初一就帶著全家老小,逃到這一帶來,居住在了古泗州城北邊十三里的孫家崗。”
左非白此前並不知道這一段歷史,所以便用心聽著,元朝那時候的農民一來沒什麼文化,二來也沒錢請私塾先生起名字,所以就乾脆以出生年月作為名字,這個朱初一的名字肯定就是這麼來的,而且朱元璋的本名,也就叫做朱重八,因為是八月八日所生,後來,朱重八自己將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意為“誅元章”,也就是誅滅元朝的意思。
朱老太爺接著說道:“孫家崗有一處低窪之地,朱初一經常躺在這一處窪地裡曬太陽,知道有一次,一個道士路過此地,看了看地勢,便道:‘若葬於此處,後代可出天子!’”
“朱初一聞言,自然不信,問道:‘你是誰?我又為何要相信你?’那道士‘哈哈’一笑,說道:‘我姓張,是天師後人,你若是不信,就拿個枯樹枝栽在這兒,十天之內就能起死復生!’”
“朱初一將信將疑,第二天,果真找了一截枯樹枝埋在這裡,過了十天,居然有嫩芽從此地破土而出,朱初一大驚,才知那道士所言是真,便將此事鄭重的告訴了太祖的父親朱世珍。”
“十年之後,朱初一病逝,朱世珍便將朱初一葬於此地。半年後,朱世珍的妻子陳氏便懷了孕,腹中之子正是未來的明太祖。”
眾人點頭,都覺稀奇。
朱老太爺道:“後來,太祖登上了九五之位,便命皇太子朱標,率領文武百官和工匠,一起來到泗州城北孫家崗,開始修建祖陵,其後又數次增修,歷時二十八年,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到了永樂十一年,才將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於此,當然,除了祖父朱初一之外,高祖和曾祖都是衣冠冢而已。”
朱老太爺說完,停雲真人問道:“那個道士自稱是天師後人?可是張道陵張天師?”
朱老太爺點了點頭。
停雲真人道:“果真如此……所謂南張北孔,張天師一脈,和孔丘一脈,可以說是華夏兩隻最為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兩大家族了,只是後來,這兩大家族深入簡出,隱居深山老林之中,不為人所知罷了。”
朱老太爺道:“是啊,據說當年太祖修建明祖陵之時,還輾轉找到了那名道士的徒孫主持大局,有碑文為證。”
停雲真人訝道:“即使如此……那麼老太爺沒有想辦法尋找張家後人麼?如果能找到的話,他們處理起來應該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朱老太爺苦笑道:“誰說不想呢?之時急切之間,我們卻哪裡去找什麼天師後人啊?”
“說的也是。”停雲真人看了看左非白,笑道:“老太爺,張天師曾在龍虎山開創正一道,如此說來,左師傅倒是與天師一脈有些淵源。”
“哦?果真?”朱老太爺殷切的看向左非白。
左非白忙道:“我雖出身龍虎山上清觀,但對於天師一脈,也只是聽說而已,並未有什麼交集,卻要讓老太爺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