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1部分

必再盯著冤句,過去襲擾、攔截曹州兵馬!”

現在登岸的大軍已經上岸了近兩萬人,足以擺開防禦陣型,應對一般情況下的敵軍衝擊。

不,不是防禦,如果冤句的守軍敢過來,憑藉他們那不過萬餘的兵馬,朱殷有信心一戰勝之。

對方不來尚好,若是來了,就是送死。

如此,朱殷就能不費吹灰之力攻佔冤句縣邑。

就在朱殷思考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戰局時,他忽然眉頭一皺,向白溝南岸看過去。

他感應到了彼處有強大的修為波動傳來。

不過並不是一大批強者,而只是三五個修士。

不等朱殷察覺到更詳細的情況,白溝北岸深處的西北方向,一座山丘上也有強大的修為波動傳來。

同樣是四五道氣息。

朱殷眼神漸漸低沉。

憑藉兵家上將的修為,他不難判斷出,南岸的修為波動跟北岸大不相同,乃是出自兩個不同的門派。

其中一方,他十分熟悉。

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

乘氏縣在冤句縣東北七爾雅的男女,正觀望著在白溝北岸集結的朱殷所部。

五萬人左右的大軍,就算留下一部水師將士在船艦上,也有四萬來人上岸。遠遠望去河岸黑壓壓一片人群,聲勢浩大卻又不顯得擁擠,各部涇渭分明又形成一個整體,顯現出為將者排兵佈陣的卓絕才能。

在人群前方列陣的先頭部隊,陣型齊整、殺氣凜然,可想而知一旦有敵來犯,他們並不會成為魚肉,而是極有可能扮演刀俎的角色。整個大軍會在瞬息間組織起強有力的反攻。

一名眉眼平和風度翩翩的中年男子,搖著手中摺扇不無感慨道:“之前聽聞宣武軍數月間蕩平中原,還當他們只是受了道兵幫助,現在親眼得見如此軍威,才知道宣武軍的確有強軍之實由此可見,朱溫治軍之才當真是不容小覷。”

在這名男子身旁,有一名青年儒士,面目方正眼神剛毅,氣度跟一般文雅內斂的儒生不太相同,正是崔克禮的同窗張仲生。

他道:“朱溫戎馬半生,征戰南北,是從血火中爬出來的悍將,的確不能輕視。晚輩曾有幸到過宣武軍中,見識過對方的虎狼之士,論天下藩鎮的軍隊之強,的確鮮有能勝過宣武軍的。”

中年男子轉頭看向張仲生,笑了一聲:“如此看來,貞之也覺得此戰宣武軍勝券在握?”

貞之是張仲生的字。

兩個月前他到了揚州,參加過儒門賢能點評天下士子的盛會。雖然因為年紀尚青資歷不夠,沒有位列八傑之位,但也被王載豐評為儒門七十二俊彥之首,還贈送了“坐可定邦國大策,行能稱社稷得失”的十四字評語。

由此,張仲生名噪一時,在淮南無數士子中已有莫大名望。

十四字評語的意思再淺顯不過,說張仲生不僅有主政邦國,擬定、推行國家大事的才能,還有監察州縣、查辦不法官吏、衡量政事得失的品質。

簡單說,在王載豐這句話裡,張仲生有宰相之才。

這回中原大戰事發突然,無論是李曄調集百萬大軍,還是朱溫急攻天平軍,速度之快都遠超諸侯預料。這就導致關中李茂貞和淮南高駢,倉促之間都沒法馬上調集主力大軍進入中原,干涉戰局。

大軍可以慢慢調集,但是探子卻不能不立即派遣。而對於高駢這種諸侯而言,除卻派遣普通斥候外,還得讓麾下大才之士到戰場前觀摩,好評判交戰雙方的戰力,研究他們的戰法。

這些資訊收集工作,都是為接下來淮南軍出兵中原做準備。

戰場兇險,能來的都是大修士,張仲生姑且不言。他面前這位手持摺扇的中年男子,便是儒門八傑之一,早已經名動儒林的郭璞。

聽了郭璞的問題,張仲生出乎對方意料的搖了搖頭。

郭璞訝異道:“貞之覺得宣武軍攻不下天平?”

若非知道張仲生曾經遊歷中原,到過汴州、青州,還親眼見識過真正的大戰,以郭璞的地位資歷,只怕要毫不客氣嗤笑他了。

張仲生認真道:“宣武軍要戰勝天平軍, 當然是易如反掌。但是宣武軍要攻佔天平三州,還必須面對安王麾下的平盧軍。”

說到這平盧軍三個字,張仲生語氣不由自主的加重,眼中也不可抑止帶上凝重、肅殺之色。

因為這三個字,他回憶起當初在青州城頭,和崔克禮一起,親眼看到平盧軍抵抗宣武軍的戰鬥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