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情緒,要的並不只是殺戮之手,而是整個隊伍。
前夜,他讓眾修士尊敬崇拜,是為立德,今日他讓眾修士敬畏,是為立威。恩威並濟,才能收攏人心。
雖然直接表明身份,也能讓一些修士敬畏,但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沒有親眼看到李曄斬殺真仙境,眾修士即便順服,意志也不會多麼堅定,這對往下的行動不利。
譬如現在,三名真仙境之所以這麼幹脆利落的聽令行事,就是因為大當家屍骨未寒嗯,其實屍骨已經沒了。
三名真仙境支援,眾修士聽令,隊伍歸李曄指揮,但他並沒有志得意滿。因為他很清楚,這支隊伍還只是初步歸心,而要徹底收攏人心,光立威立德是不夠的,還要給利。
這正是李曄回來之前,轉著圈打探兇獸蹤跡,並且在此時提出出擊兇獸的原因。他就是要用接下來這場戰鬥的勝利,讓眾修士獲得一批兇獸屍體。如此,眾修士知道跟著李曄能夠收穫利益,才會毫無保留的繼續跟隨他。
尋常時候,一場勝利,或許不足以讓人徹底歸心,但是眼下的情況不同。
眼下的修士們,因為李曄今日的佈局,對李曄的熱切已經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因為李曄在這個佈局中,引導了眾修士的情緒,讓他們跟李曄同仇敵愾,同心同德。
這支隊伍要麼不徹底歸心,一旦完全歸心,李曄就算是拉著他們上獼猴山,哪怕是面對彌猴王,他們也未必不敢開懟。
能夠掌控萬眾情緒的君王,才是一名真正厲害的君王,因為那往往意味著掌控民心。
地球上的傳銷為何屢禁不絕?很多人明知這個東西有害,為何還是會被洗腦,甘願為之所用?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引導情緒、掌控情緒,在此基礎上控制了一些人的思想。
很多地方的政客在競選之前,都要一場接著一場的大規模演講,除了闡明必要的施政策略外,不就是要透過飽含激情的演講,去煽動民眾的情緒?甚至很多組織,他們的宗旨他們的綱領,就是能夠煽動、掌控民眾情緒的。
對李曄而言,他志在帝王大道。
一言一行,萬眾歸心,我欲所取,萬眾齊驅,這才是真正的帝王!
若得如此,只要戰鬥雙方力量不是太懸殊,何愁不勝?
李曄又感應到了帝道的氣息。
那是第三個境界。
第七十三章 帝道第三境
帝道第一重境界,是志在絕頂,不屈服於任何存在的強者之心;帝道第二重境界,是胸懷天下,為蒼生立身立命的仁者之心。這兩重境界,更像是成就帝王的本心要求,考驗的是帝王心性。
換言之,這是哲學基礎。
而今日李曄觸碰到的帝道第三重境界的氣息,更像是方法論——成就帝業的方法論。
即掌控民心,令萬眾為己所用的方法。
帝王成就大業,自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帶著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奮鬥。而若是能令天下人都隨其奮軀,那麼不能成就帝業才有鬼了。現在李曄明悟的,就是如何讓萬眾為他所用。
即控制民心的方法。
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需要精通很多方法,但讓萬眾齊心為己所用的方法,無疑是最為基礎的。沒有民眾的跟隨,就沒有帝王的存在。
李曄殺大當家、得到隊伍指揮權的過程,無疑是掌控萬眾情緒和思想的方法體現。
在李曄的意識中,不可描述的虛無之處,晦暗中有一扇古典滄桑的大門。他站在門外,看到大門上有一道龍紋,刻畫的是龍翔九天之圖,而在龍紋之下,則是萬里江山無數軍民。
現在這扇門的龍身,已經點亮了三個節點,門也開到了三四成的程度。
他嘗試走進這扇透出耀眼光芒的門,眉心處的天機畫卷無聲開啟,只一步,就踏了進去。
眼前的景象再熟悉不過,腳下就是平盧五州之地,向北而望,可見山川縱橫,城池、村舍星羅棋佈,無數螞蟻大小的軍民分佈其間,儼然大唐北方疆域。
在李曄的仙園中,除卻平盧五州之地外,其他地域都是透明的。
而現在,李曄站在北方疆域的上空,心念一動,體內的龍氣竟然離體飛出,翱翔九天,發出高亢的吟叫。
與此同時,龍氣如日,散發出亮眼的青光,普照大地。那些星星點點的青芒,兀一落到疆土上,便讓疆土凝實了一分。
疆土上漸漸亮起無數顏色不同的星點,白色,黃色,赤色,各不相同,分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