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煩躁、焦急得不能自己。
就在他勉強穩住心境,繼續往前趕路的時候,迎面又碰到了兩名遍體鱗傷,狼狽飛來的大修士。
於是,馬倫聽到了第二支遇襲,修士遭受重大損失,物資被燒燬殆盡的隊伍。這支隊伍的規模不如妮薩城的隊伍,但也有幾萬人,同樣是因為日夜兼程趕路,給了西域商行趁其疲憊襲擊的機會。
這回馬倫終於是沒忍住,氣得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等馬倫回到第二道防線的核心地點法曼城,他已經先後接到了三支隊伍遇襲的訊息。本應抵達第二道防線的第一批徵召修士、物資,損失已是近半。
馬倫將來報信的大修士當場斬殺,這才忍住沒繼續吐血。
好在接下來幾日,沒有更多噩耗傳來,其它幾支隊伍,帶著徵召的修士、物資順利抵達了法曼城,這好歹給了馬倫些許安慰,他這才有心思閉關修煉,恢復傷勢。
到了此時,馬倫和席祿熾都很清楚,因為第一批抵東境的徵召修士、物資只有半數,第二道防線初期的戰力十分薄弱,戰鬥也必然是十分艱難,甚至很有可能被唐軍一舉突破。
馬倫做好了放棄法曼城的準備,這個決定讓他痛苦萬分,他卻不得不這麼做。
第一批修士、物資的損失無法挽回,但接下來只要第二批、第三批徵召的修士與物資,能夠順利抵達東境,抵達第三道防線,大食依然有實力擋住唐軍。
差別只在於戰火會蔓延到大食腹地,大食付出的代價更大了而已。
與此同時,馬倫嚴令大神殿,尤其是監察院,必須傾盡一切力量,在後方各城各地發動對唐朝細作的戰爭,不惜一切代價將他們揪出來捕殺。為了方便大神殿行事,面對地方官員、勢力時,不受到半點兒阻礙,他給予了對方最大許可權。
唐朝細作的力量,已是讓馬倫膽戰心驚,對方對戰爭的影響力,也遠超他之前的預計,幾乎讓他一刻都不能平靜。在此之前,他從來都沒想過,細作能夠做到的事會這麼多,可以對正面戰場有如此大的妨害。
這等非常時期,對待唐朝細作,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
“細細論之,馬倫的徵召令可以調集百萬修士,與足夠支撐數年之久的戰爭物資。若是修士與物資如期進入戰場,讓大食完整佈置好防線,我們的確很難對付。”
木鹿城上,李曄望著向西行進的大軍,跟身旁的岐王談論戰局,他已經接到了徐鴿報回的,西域商行的行動情況。
在前些時日,西域商行集中力量,對前往法曼城的六支隊伍進行襲擊。其中三次行動成功,一次行動失敗,一次成果有限,一次被迫放棄,結果就是讓馬倫徵召的第一批修士物資損失半數,卻沒有完全毀掉。
西域商行也為此付出了不小代價,失敗和成果有限的行動中,只有大修士見勢不妙撤得快,多半迅速逃了出來,練氣修士基本都戰死當場。
在徐鴿原本的計劃中,馬倫徵召的第一批修士物資,就是要全部破壞掉的,為此,她將之前進入大食東境的五百名大修士——除卻留給張長安的部分,全都調動了起來。
主持西域商行多年,徐鴿很清楚,一旦西域商行開始大規模行動,必然引起新月教大神殿和監察院的反撲,所以第一波行動是難度最小,最容易得手的。在這之後,西域商行會降低行動頻率。
一方面,行動會讓西域商行損失不少人手,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傷亡都不可避免,而數百人在數萬人中露頭,即便隊伍中還有外圍勢力配合,困難依舊很大,傷亡想不大都不可能;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集中剩下的力量,保證張長安後續的行動。
那,才是西域商行在此次戰爭中,真正大顯身手,給大食造成真正大殺傷的時候。
現如今,西域商行第一波行動勝負參半,徐鴿特意上了請罪的摺子。只不過李曄深知細作行動的艱難與風險,並沒有怪罪徐鴿的意思。對方行動的效果,其實也達到了李曄的預期。
大食東境的第二道防線,在唐軍面前已經很是薄弱,接下來只要匯合了嶺南海師陸戰軍,再加上長安艦正面攻堅的無雙能力,有很大可能迅速突破。
“馬倫計劃徵召百萬修士,數量雖然龐大,但尋常修士的戰力,跟久經訓練和沙場的修士軍隊,戰力差別還是極大。
“原本靠著大食東境的戰略縱身,配合近衛軍、常備軍,新募修士軍隊,能夠在持續的防守戰鬥中,有時間磨練出來,成為精銳。
“但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