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護駕有功的朱勝非提拔上來。
朱勝非也是運氣不好,宰相的位置才坐了幾天,就遇上了南宋朝廷的第一次反革命政變………“苗劉之變”。
雖然朱勝非在平叛中立有大功,畢竟與叛軍有過密切聯絡,為了避嫌,朱勝非只好主動提出辭職。
這一次,高宗提拔上來的是善於理財、性格剛強的呂頤浩和剛剛從東京汴梁城撤退回來的杜充。
金兵再次殺到,杜充投敵叛變了。
而呂頤浩雖然陪伴著高宗皇帝渡過了最為艱難的海上流亡的生活,但他還是被高宗皇帝免職了。原因在於,呂頤浩一貫主張對金兵抗戰到底,而這時候高宗皇帝想的是爭取與金兵和談。
既然要和談,當然要選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範宗尹就成了最佳的人選。
範宗尹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是前朝徽宗天子年代的主和派的代表人物。高宗皇帝以為,範宗尹上臺後,會在和談上做出一番成績。
然而,範宗尹讓高宗皇帝失望了,他並沒有在和談的工作上做出什麼貢獻。相反,範宗尹竟然提出讓朝廷的百官們反思。反思前朝失敗的教訓。
而反思的結果,最後的矛頭居然指向尚在金國受苦受難的徽宗太上皇。
不得已,高宗皇帝只好把範宗尹給拉了下來。
在範宗尹罷相之後,高宗從江東召回在苗劉之變中勤王有功的舊相呂頤浩,有意讓他重新主政。
作為範宗尹的副手,秦檜在覬覦著另一相位,於是對高宗表示:倘若為相。將有二策聳動天下。
高宗也想試用一下秦檜,在八月任命他為右相,而左相就是呂頤浩。
秦檜自知還不足以與呂頤浩爭衡,便拉攏名士,壅植人望。而後就有人進言高宗,建議二相分任內外之事。紹興二年四月。高宗決定讓呂頤浩兼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開府鎮江,專治軍務,秦檜專理朝政。
呂頤浩很快就發現了秦檜在排擠自己,於是舉薦前宰相朱勝非出任同都督,以便共同對付秦檜。
朱勝非在苗劉之變中與叛將虛與委蛇,在緩解事態、爭取時間上是有功的。但考慮到自己與政變者打過交道,政變平定後就自請罷相。
高宗皇帝很清楚地知道秦檜任相以後在植黨攬權,他雖然始終欲與金朝媾和,但這時還沒有達到非秦檜不用的地步。況且高宗對朱勝非印象良好,就把他召回行在共赴朝堂議事。
秦檜迫不及待地向高宗兜售了自己“聳動天下”的方策,核心就是“南人歸南,北人歸北”,這是秦檜初見高宗時提出的“南自南。北自北”方針的具體化,完全是一脈相承的。
只不過,這時候金國主政的還是好戰分子完顏吳乞買和完顏粘罕,他們兩人根本無意與宋朝講和。
在得不到女真人任何訊息的情況下,高宗皇帝極其憤怒,大聲叱喝秦檜道:“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
秦檜僅做了一年的副宰相,就被罷免。
接下來就是呂頤浩與朱勝非並相。
但呂頤浩在次年九月也被罷相,他主張對金朝與偽齊用兵。但宰相肚量稍狹,不能用李綱。紹興四年九月,朱勝非罷相,由趙鼎替代他獨居相位。
趙鼎號稱中興名相,是高宗時期最為人稱道的一位宰相。
《宋史》對他的秉政方略有這麼一段評價:“及趙鼎為相,則南北之勢成矣。兩敵之相持,非有灼然可乘之釁,則養吾力以俟時,否則徒取危困之辱。固鼎之為國,專以固本為先。”
張浚因為在富田會戰中大敗於金兵,從西北召回朝廷以後,因此一度被免職。趙鼎認為他是個人才,於是讓他起知樞密院事,視師江上。
紹興五年二月,高宗皇帝命趙鼎為左相,張浚為右相。
從這個角度上看,趙鼎還是張浚的恩人。
張浚在對金方針上是堅決的主戰派,他在鎮壓楊么起義以後,以為安內業已完成,可以轉而攘外。
紹興六年初,張浚決策出兵,收復失地,由韓世忠出兵淮東進攻京東東路,岳飛出襄陽直取中原。
二月,韓世忠進圍淮陽軍(今江蘇邳縣西南),金齊聯軍馳援,宋軍被迫退回。七八月間,岳飛的軍隊直導伊洛,逼近西京洛陽,朝野大為振奮。
這時候,張浚要求高宗皇帝移蹕建康以求鼓舞士氣,而趙鼎力求穩健,主張進幸平江(今江蘇蘇州),以防萬一。
十月,偽齊方面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出動而十萬大軍分三路進攻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