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究柢,或懷疑龍鷹,而是想弄清楚情況,看手上可運用的力量。
換過問的是臺勒虛雲,動機肯定不一樣,旁觀者清也,亦為臺勒虛雲比熱中帝位的楊清仁難應付的原因。
當時他將從水裡活捉的突騎施高手交給夜來深,臺勒虛雲便直接問他,為何宇文朔和符太均無異議。
龍鷹答道:“除了小弟和河間王的真正關係外,其他事小弟沒隱瞞。”
楊清仁點頭表示明白,嘆一口氣,道:“還不是與燕欽融那不知死的小官兒有關。”
龍鷹問道:“有何新發展?”
楊清仁道:“最新的發展,是李顯著長公主將燕欽融送到他的御前,讓他親口問個一清二楚。”
龍鷹不以為異,曉得此事早晚發生,如被燕欽融當面告狀,任李顯如何愚昧,亦知韋后想做另一個武曌。
昏庸的皇帝,全是這個樣兒,人人皆知、路人皆見的事,由於弄臣、小人環繞,耳塞目閉,且耽於逸樂,過的是醉生夢死的宮廷生活,不想見到的,視若無睹;不願聽的,全當作耳邊風,一旦驚醒過來,用心去聽,用心去想,後果可想而知。而此正是韋宗集團竭盡所能,務必撲滅於其尚未成災之前。
李顯今趟如此勇敢,故因兵變的可怕經歷,更重要的,是少了個能左右他想法的武三思。宗楚客在這方面,遠比不上武三思。
龍鷹訝道:“還以為皇上找高大為他辦此事。”
楊清仁道:“不信任高大的是長公主,怕他向娘娘告密,遂把事情攬上身。”
李顯、李旦和太平三兄妹,以太平最吃得開。早在李顯被貶謫房州,李旦遭軟禁洛陽東宮,李氏皇族全賴太平撐起來,憑其手段頂著二張和武氏子弟,故而在群臣裡聲望極隆,江湖支援唐統的幫會門派,惟她馬首是瞻。若她一意將燕欽融送來京師,絕對辦得到。
楊清仁道:“長公主只告知我大概,著我在燕欽融抵京時,配合宇文統領,保這傢伙可安然到達龍座之前。至於如何送他來京的諸般細節,本王一概不知。”
龍鷹心裡矛盾。
聞絃歌,知雅意。老楊不用說出來,殺燕欽融之心昭然若揭,卻恨沒法自己出手,故來找“範輕舟”商量。
問題在殺個正直的好官,對楊清仁如搔一下癢,但於龍鷹,卻可成終身揹負的內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