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死罪,不可由皇上道出,須由大宮監收這個人情,令大宮監以後可作為皇上和娘娘間的橋樑。”
李顯吁了一口氣,神態輕鬆了些兒,頷首表示欣賞。
惟有深切瞭解李顯,方能說出這麼中聽的話來。
李顯對惡妻想法上的轉變,該源自湯公公“臨危忠告”,其影響力,於此特殊情況,顯露無遺。
李顯想保住夜夜笙歌、尋歡作樂的帝皇生活,必須守住皇權在握的底線。
龍鷹的話,加上龍桌上被毀聖諭鐵錚錚的不移現實,令一向軟弱的李顯,不得不鐵了龍心。
龍鷹待李顯咀嚼清楚他言外之意,續道:“皇上可藉此事,來個連消帶打。首先,我們須瞭解今趟叛亂的本質,絕不可只視之為一場叛亂,現在已被平定,而該視之為叛亂裡另一叛亂,大相的遇害,更為明證。”
稍頓後,一字一字,加重語調沉聲道:“叛亂至今尚未平息,且是方興未艾,駙馬爺的公然漠視皇上聖諭,正為叛亂仍在進行的徵兆,故在此事上,皇上不可以讓半步,讓步將兵敗如山倒,沒法挽回。”
李顯動容。
上官婉兒輕聲道:“範當家句句金石良言,皇上垂察。”
李顯朝符太瞧去。
符太道:“大唐病了,必須及時對症下藥,否則華佗再世,仍難有回天之力。”李顯雙目現出茫然之色,心神不知飛到哪裡去。
宇文朔道:“大唐的未來,皇上一言可決。”
高力士又湊在李顯耳邊,道:“皇上想想聖神皇帝,知該怎麼辦。”
李顯的目光回到龍鷹處。
第十七章 突破缺口
高力士的兩句話,是截至目前為止,說得最直率、露骨的諫言,卻非沒脈絡可尋,勾起李顯因過去長時間耽溺逸樂,被深深埋藏的記憶。
兩句話意之所指,就是李顯不引以為誡,勢步上乃父高宗的後塵。
而最弔詭之處,是不論李顯有否絕地反擊的勇氣,他的命運早註定了,問題只在“何時”。以田上淵混毒的高明,肯定在韋婆娘協助下,完成了上半部。由於表面上沒任何用毒的徵狀,故進行下半部時,無可預防,無從破解,像獨孤善明般的高手,仍難倖免,何況被韋婆娘的人重重包圍、常伺在旁的絕局下。
故此龍鷹等藉李顯反擊成勢成形的韋宗集團,亦因命懸一線的李顯註定是失敗的,乃他們與敵周旋的一時之計。
御書房內,除李顯本身和上官婉兒外,人人清楚。
李顯望向龍鷹的眼神空空洞洞,對龍鷹視而不見。
龍鷹生出似曾相識,旋又醒悟在現實裡,未見過李顯如此神情,而是在符小子的《洛陽篇》讀過,描述的是李顯在湯公公的病榻旁,聽湯公公的“臨終勸告”,符太和武三思進入湯公公臥房時的情景。
當時,李顯抬頭朝兩人望來,就是眼前此刻的神態,對武三思視而不見。湯公公說過什麼,除李顯外,沒人曉得,可是,際此剎那,龍鷹猜到用詞或許不同,但該與高力士剛說出來的兩句話,大同小異。
就是防範韋婆娘成為另一個女帝,唐室李氏子弟,將遭受滅頂大禍。
此正為思想的脈絡。
湯公公的忠告,李顯均付諸實行,就是立子李重俊為太子,以及任命高力士為大宮監。現時李重俊亡命天涯,落入韋宗集團之手是早或晚的事,至乎是宗楚客故意放人,好有藉口藉清除叛黨,置西京于軍法統治下,令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李顯,無法置喙。
一如當年在湯公公的病榻旁,兩個矛盾的想法在深心內糾纏鬥爭,離開大宮監府後,李顯頂著惡妻、蠻女的反撲,冊封李重俊為太子。
湯公公定曾向他解釋李重俊為太子的諸般好處,並以李多祚輔助之,內則以高力士代他湯公公,成為保護李顯皇權的“金鐘罩”、“鐵布衫”。
高力士兩句話,勾起當今天子大串回憶,因高力士,恰為湯公公指定的繼承人。御書房內,靜至落針可聞,然此肅深的靜默,沉重異常,令人窒息。
眾人均知不可以催促他作決定。
上官婉兒溫柔的聲音響起道:“大相已去,請皇上當機立斷,否則相王將步上大相後塵。”
李顯的龍軀抖顫一下,眼神開始凝聚,從魂遊太虛返回御書房的現實裡。
上官婉兒或許是宮內最瞭解李顯的人,在李顯眼裡,她代表的不但是母皇的遺統,更屬武三思一系,加上在施政和起草詔書上對她的倚仗,說上官婉兒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