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將不在話下,到時候還要向你討一杯酒喝啊。”
大丈夫,能屈能伸,識時務者為俊傑。
看到董卓的表現,方青山不由得暗自點頭,果然能夠青史留名的人,不管是好名,還是壞名,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中郎將過譽了,中郎將權掌冀州,滅了黃巾,你的功勞同樣可以封候拜將。”
花花轎子人抬人,董卓作為冀州黃巾事務的兵馬大元帥,雖然敗了,雖然是自己滅了張角,但是最後都會分他一份功勞,既然他不再想摘桃子,方青山也願意和他你好我好大家好。
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為他還要靠董卓當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黃巾起義雖然聲勢浩大,直接將風雨飄搖的大漢朝的虛弱暴露了出來,成了導火索,但是單憑這一點還不足以讓大漢朝徹底崩塌,畢竟前後四百年的人心,可不是一朝就能夠散去的。
而真正將大漢朝從懸崖邊上推下去的就是董卓,廢帝王,燒皇宮,遷西都。
從董卓亂政開始,諸侯割據形成,那個時候大漢朝才算是真正的名存實亡。
在此之前,方青山覺得還是不用急著推翻大漢朝,槍打出頭鳥,他可不想成為下一個張角。
而且得到了九節杖,得到了龍珠碎片,得到了張角的法相,方青山此刻最想幹的事情便是回去閉關。
對他來說什麼事情都比不上實力提升來得重要。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走。
其他一切都是虛的,唯有自己的實力才是真實的,也只有實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解決了廣宗的張角,剩下的便只有張亮張寶兩人了,方青山親自出手,張亮張寶兩人自然也沒有什麼意外,兩枚金丹入懷。
張角三兄弟的死,其實也就意味著黃巾起義的徹底敗亡,雖然各地還有零零散散的黃巾軍,卻已經成不了氣候了。
除了張角三兄弟和他們麾下的死忠分子黃巾力士,方青山並沒有多造殺戮,剩下的數十萬黃巾軍全都被他收編了。
因為方青山的威懾,因為張角的死亡,信仰的崩塌,也因為管亥這個黃巾大將,所以,收編黃巾軍卻是很是簡單。
和青州一般,方青山挑青壯年編成軍隊,交給於禁,臧霸,張郃,管亥,張燕,周倉等人統領。
是的,除了張燕,周倉這些黃巾舊將之外,還有張郃這個意外之喜。
張郃,河北四庭柱,與顏良,文丑,高覽齊名,後投降曹操,為五子良將,與于禁,張遼,樂進,徐晃等人並列。
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
其也是因為黃巾起義應召入伍。
董卓為張角所敗,麾下除了華雄等人領導的西涼鐵騎勝不驕敗不餒,也又只有張郃麾下的統領的一營人馬陣勢不亂,自然被方青山看在了眼裡。
詢問之下,才知居然是張郃,方青山自然不會方青山這麼一個大好機會不用,當即便召張郃入自己軍中。
方青山而今雖然不過是東萊郡太守,但是他能夠滅殺張角,可見其勇,摧毀黃巾,可見其功,收編太平,可見其智,其仁,如此,張郃又有什麼拒絕的理由呢?
滿載而歸,方青山除了將張角三兄弟的頭顱讓人火速送往京城報捷的同時邀功請賞,還將管亥和張郃秘密的留在了冀州。
邀功請賞很正常,之所以將管亥和張郃兩人留在冀州,卻是方青山為接下來的事情做打算。
黃巾起義被鎮壓,接下來就應該是董卓進京亂天下,十八諸侯會虎牢,到時候便是群雄割據,軍閥混戰的格局了。
方青山雖然已經佔據了青州,但是他的目標可是天下。
如今雖然不好名正言順的佔據冀州,但是可以效仿先前在東萊郡的時候,得隴望蜀,一旦時機成熟,兵進冀州,裡應外合之下,自然不費吹飛之力。
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節省一統天下的時間。
方青山的想法是,趁著十八諸侯討董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天下。
畢竟,他在三國待的時間不長了,需要儘快完成,不然等他離開之後,恐怕會橫生變數。
而之所以留下管亥和張郃兩人卻是因為留下的兵馬都是黃巾軍,自然需要一個黃巾將領,張燕等人新投,而且這些人本來便是他們部下,方青山雖然不怕他們造反,卻怕麻煩,浪費時間,所以不合適,在留下張郃,他本就是冀州人,可以與管亥互為制約。
第169章 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