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在衝鋒的路上還是有士兵不停的停下來『射』擊,這就好像是整個衝鋒陣線再用他們的聲音殺人一樣。這一刻,那些士兵似乎感覺來到了末日,他們在心中不停地追問自己,為什麼要來到這裡,為什麼要遭受這樣的噩夢。
和之前的情況一樣,凡是跪地抱頭的人全部都倖免於難,但是那些尚在抵抗的傢伙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他們不是被子彈洞穿,就是被兵器砍殺,下場比之前的遠距離迎擊大漢的火器更加的悽慘。
這一場衝殺下來,敵人迅速的減員,最終落到劉嶽手中的戰俘不足一萬,再加上之前的兩千多人,瓦古城戰役,劉嶽算是得到了一萬多一點的戰俘。
這支力量的加入會大大方便他以後修建更多基礎設施的工程。對他來說算是非常不錯的收穫。
現在有了一萬多人的這樣一支隊伍,那麼劉嶽就要開始對他們實行有效並且高效的管理,當然這裡面就少不了一些嚴苛的刑罰,畢竟現在他們還是沒有喂熟的狼,要想讓他們對自己臣服,對大漢臣服,那就必須要有嚴苛的控制手段。
這種手段就是連坐制度,劉嶽將他們的原有建制徹底的打『亂』,然後將自己那兩千已經喂的有點熟的傢伙充到這個戰俘軍團當中讓他們作為其中的骨架,這也算是給他們一點福利,當然他們也有了相對的自由,並且是真的具有管理權的。
這樣一來,這個戰俘軍團就變得更加的高效,更加的具有目的『性』,讓他們知道了自己的方向,這是他們臣服的開始。
戰俘營變成了戰俘軍團,劉嶽決定給他們一個名字,也好讓他們以後有著說法,最終,選來選去,給他們選了一個名字叫做特種工兵一團。
當然,劉嶽既然提出了這個工兵團的構想,當然是不會任其成規模的擴大的,他們的規模實際上在劉嶽想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已經訂好了,上限是三萬人。
這個人數便於控制,同時也具有大規模施工的高效『性』,當然有一團就會有二團,實際上,劉嶽能夠容忍的最大規模就是兩個團六萬人,這樣一來,整個區域的建設都會很精確。
不過,他們註定只能幹一些低端的活計,因為劉嶽是不會將國家的一些重要的機密級裝置和輔助產品交給這些傢伙的,或者說只會交給他們中的少數人,這些人必定是死心塌地的效忠大漢的那一類,當然,現在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