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太師那麼厲害啊!”林珍也看過那本《文經詳解》,覺得能寫出這等書的人一定是極厲害的,更何況,聽了林傑轉述的“四為句”,林珍眸中閃亮,那該是何等樣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心願,讓人心嚮往之。
沒有打斷小兒女的談話,正是年輕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崇拜的人,若能因此上進,也是一件好事,至於其他,王平還真不覺得蔡子卜算是自己的政敵,需要打擊隔離,所以也不願意在兒女面前多談此人,畢竟,除了抄襲一事,他還真的沒什麼不好的事情讓人摒棄。
悄然路過的王平不會知道,就因為這種不夠重視的態度,直接導致了以後的兒女離心,讓這一生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第138章
太后派給蔡子卜的人很有用,能夠及時把他的大部分想法轉化為現實,的確在潮州做了一些好事。除了防禦疫病,容留流民之外,蔡子卜充分利用了金龍令和身邊的人手,很是懲治了一些貪官汙吏,還有某些愛好清談不幹事還自以為得意的世家子弟,讓不少百姓拍手稱快,一時聲譽大漲。
每次看到蔡子卜八百里加急傳遞回來的各類半文言文的奏摺,太后都會讚不絕口。有時候還會把奏摺中的一些事情拿到朝堂上說一說,儼然傳聲筒一樣為蔡子卜的聲望加碼。
這種情況引起了不少人的警覺,王平這一黨的官員也有幾個心有不安。
“相國大人還是及早防範為好,如今的一品大員,除了大將軍,也就只有相國大人和那寒門小子,大將軍手握兵權,輕易動不得,而那蔡子卜如今聲威漸大,恐怕有竊權之意。他是皇帝師,縱然皇帝還小,但將來……”
所可慮的也就是這個“將來”,如今太后把蔡子卜捧得這麼高,未必不是要和相國大人打對臺的意思,作為相國大人一黨的,自然不希望己方有所損傷,卻又摸不準對方下一步要如何,總要擔憂一下。
“無礙。”王平微微一笑,他至今未曾留須,一張俊彥頗顯年輕,卻又比年輕人多了一種從容態度,一舉一動自有威儀,又不失優雅大氣,讓人不自覺地臣服聽從。
“年輕人心高氣傲,總是有些的,無需計較那麼多,只要將事情做好就是了。”
這般說了之後沒多久,就接到派去潮州的官員送回來的奏摺,潮州事情已經大致平定,隨著洪水的洩去,當地百姓又相繼回來,因有以工代賑等方法徵用勞力,新的堤壩也很快成形了,只待持續加固便可預防下一次的雨水過多。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蔡子卜也要載譽歸來了。
這一次如同送蔡子卜出城時一樣,太后在朝會上表示了應該去迎接的意思,百官各自沉默。
太后對此很不滿意,直接道:“蔡子卜於民有功,免去潮州百姓流離之苦,又有懲治貪惡之舉,於朝廷有功。這般功臣,歸來之時,百官自該迎接。相國大人覺得呢?”
上揚的尾音明顯有著些許不滿,王平出列一步,沉聲道:“潮州一事,派遣官員若干,若迴歸時,可都要百官相迎?武立四年,大將軍護土有功,戰開斡凱旋而歸,百官於乾泰殿相賀,不曾出城親迎;武立七年,大夫王儉出使莫勒,締邦交友鄰之國書,百官於乾泰殿同賀,不曾出城親迎;武立十年,藩王作亂,前相國臨危受命,領軍一路,戰周王而勝,歸來之時,百官不曾出城迎接……
不知蔡太師理一州之地,防疫之功,可能與護土之功相提並論?可能與友鄰之功相提並論?可能與護國之功相提並論?
若能,臣自當領百官於乾泰殿相賀,若不能,何德何顏以尺寸之功爭百官出城相迎?有失國體!”
一語畢,四下皆靜,唯餘珠簾響動,是太后無意中捏緊了珠簾尾端,此時放手,嘩啦啦的亂響成了朝堂之上唯一的聲音。
“……相國所言過於嚴苛了。哀家原想著,這也算是功勞一件,百官相迎也是一出佳話,不曾想,竟讓相國認為此舉嚴重到有失國體,是哀家失策了。還是相國大人考慮周詳,如此,當在乾泰殿設宴,諸卿同賀。”
簾幕後,太后這般說著做結,並不詢問旁人意見。已經駁斥了一回,即便覺得如此也未免過於興師動眾,但王平沒有再說什麼。他不吭聲,旁人也都預設,到底是太后,她的鳳口一言總要得些臉面。
“退朝——”太監長唱,簾幕後的太后先皇帝一步離開,蘇公公轉手把皇帝抱下御座,交給旁邊的小太監之後,快走兩步到王平身邊,“相國大人何苦與太后不睦,此等小事,無須如此苛責。”
自從上次因科舉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