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幾年間,就積攢了不少可用作教材的“課本”。
這些積累,哪裡是穿越者臨時抄兩三本所能比得過的?
【我真是高看他了,想要抄襲,好歹研究一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沒有這本書再說啊!】才這麼對王睿抱怨了一句,轉念又是失笑,也是自己苛求,這位穿越者一來面對的困境和自己是一樣的,寒門子弟,哪裡有多少書能夠研究?便是士族之間,藏書都是極**的一件事,未必肯給別人看的,有些知識一旦掌握就是優勢,自然要保密,所以……
【穿越者都自大慣了,謹慎也有限。】王睿說出自己的經驗之談,在他見到的穿越者中,蔡子卜也不是最愚蠢的那個,想到上次所見的那個穿越者,一心想要反抗“命運”做自由人,卻被“命運”所左右,不得善終……
是因為女性的關係嗎?所以格局太小,眼界太窄。明知當時環境如何,社會制度如斯,卻還總是想著反抗,在不過底線的時候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最後也不過是個蠢物。此時想來,竟是有些慶幸他未曾選擇那般愚蠢的宿主。
隱含著的還有另一種喜悅,她,從一開始,就不是那樣。
第137章
這件事很快告一段落,蔡子卜“休養”了一段時間又開始上朝了,絕口不提之前的《算經》,全當沒這回事一樣,其他人見狀,即便心中鄙夷,卻也不好開口嘲諷,總還要看在太后的面子上。
王平沒有把這件事太放在心上,因為這種“贏”其實對自己沒什麼好處,只能讓對方更警惕一些,而對對方來說,也沒什麼太多負面影響。作為“贏家”,王平不好不依不饒地傳揚這件事,而且,之前《文經詳解》的功績還在,在沒有足夠的證據之下,他也無從指責對方抄襲,於是,也只能不了了之。
好在蔡子卜之後識趣多了,沒有再“編纂”出什麼書籍,彼此之間也算是相安無事。
“潮州一事,眾卿家有何看法?”
太后朗聲問著,昨日接到奏摺,潮州官員瀆職,河堤不固,正逢今年夏季雨水多,形成洪澇,沖毀堤壩,附近農田縣城被毀嚴重,流民四散,若不及時處置,可能會出現一些亂象。
一位大夫出列,衝著前方御座行了一禮,正要說話,便被蔡子卜搶先了,他面色嚴峻,說:“此事不可拖延,救災迫在眉睫,流民的安置也需要安排妥當的人選,更應派人去處理潮州官員瀆職一事,不可讓百姓對朝廷喪失信心,除此之外,”蔡子卜在此處頓了一下,環視下方諸位官員,道,“臣更有一層隱憂,大澇之後必有疫病。臣請旨,願往潮州一行。”
沒有想到蔡子卜會如此說,蘇公公臉上有著驚色,看了蔡子卜一眼,也不知是從他那裡得了什麼暗示,很快又泰然自若地目視前方了。
紗簾之後,太后傳來有些猶豫的話語:“太師身為朝中重臣,豈可身臨險境……”
“稟太后,”蔡子卜上前一步,對著御座方向躬身一禮,打斷了太后的話,抬起頭來的時候,目光直直地看向紗簾後被光影勾勒出來的柔和輪廓,堅定地說,“蒙太后賞識,臣位列一品,但無寸功,豈敢倨傲?此次國逢大難,正當我輩讀書人一展才華之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臣願身先士卒,平潮州之亂,以報太后知遇之恩。”
說罷,蔡子卜再次躬身成直角,一禮行畢,再次直起身來的時候,也有了幾分傲然之姿,回視朝堂諸公,一副大義凜然,為國犧牲的架勢。
王平的嘴角幾乎忍不住抽搐,潮州那地方屬於典型的“長江流域”,就算是官員好好修堤好好養護,逢雨水多的時候還是免不了要衝毀幾處堤壩。這次的“嚴重”也是相對嚴重,早已翻閱了往年資料的王平表示,只要派一位治河有經驗的官員也就差不多了。
至於流民什麼的,哪年的收成不好了,都會有些流民出來,這是土地兼併引起的。自然災難或者官員瀆職都是爆發的引子,並非根本性原因,所以,與其說那些,不如先好生收拾亂局,等到一切平穩了,再考慮其他的問題。
這等早有成例的處置方法根本用不著如何緊迫,事實上,在早朝之前,王平就已經想好了幾個可以派往潮州的官員,同時也有了一些應對的腹案可以跟他們說一下,沒想到……
“國逢大難”——每年至少一次的洪澇而已。
“平潮州之亂”——潮州還沒亂起來,頂多是流民四竄好不好,不要誇大事實!
尤其那所謂“國逢大難”“我輩讀書人一展才華之時”,難道國家太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