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低的格局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卻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第一次農業綠色革命的侷限性日益暴露出來,過分地使用化肥、農藥和過度地使用土地造成土壤日益貧瘠甚至退化,進而導致糧食增產乏力。其次,由於人類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方面佔用了大量耕地,另一方面汙染了耕地和淡水資源,溫室效應也導致世界氣候發生變化,農業自然災害增多。這些因素造成世界糧食產量增長速度放緩。與此同時,在這一時期,世界糧食需求卻出現快速增長態勢。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又發現高產糧食中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較低,長期用作主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削弱人們抵禦傳染病和從事體力勞動的能力。針對糧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銳、高產品種糧食營養成分不足的問題,有的科學家提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設想,即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如轉基因技術等培養出產量更高、更富於營養的農作物。然而,轉基因技術被許多國家出於生物與基因安全的考慮加以抵制,在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中普遍應用轉基因技術仍待時日。
糧食危機:概念與理論(4)
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世界糧食市場供求關係悄然發生了轉折,糧食由供求平衡逐步轉向供求偏緊。隨著糧食供求矛盾的不斷積累,最終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裡暴發了波及世界的糧食危機。儘管由於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各國政府的快速反應以及現代人類社會龐大的運輸能力,這次糧食危機並沒有造成大量人口饑荒,但它造成一些國家通貨膨脹和社會動盪,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比以往更加深刻與持久。從長期糧食供求來看,目前這種糧食供求偏緊的矛盾還將持續下去,維護糧食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所關注的頭等大事。
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到2025年,世界人口將達到82億左右。這意味著世界必須在現有糧食產量的基礎上,再增產50%的糧食,才能滿足未來人類社會對糧食的需求。如果考慮工業、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對糧食消費越來越多的需求,糧食供給將面臨嚴峻挑戰。總而言之,這次世界糧食危機又使全球回到20世紀70年代曾經面對的、現在又似乎有些陌生的老問題,即我們如何才能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品的問題。
4�3糧食危機形成的過程與階段
2007年下半年發生、2008年初在世界範圍內暴發的糧食危機並非突如其來,而是經歷了一定過程的積累和演變後,糧食供求矛盾加劇的集中體現。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糧食產量年均增長率開始呈下降趨勢,糧食產量增長日益放緩,而同期糧食需求不斷增加,隨著糧食供求矛盾的加劇,出現糧食危機只是個時間問題。
這次糧食危機形成的因素肇始於2001年。當人類社會滿懷信心與期待跨入新千年的時候,釀成糧食危機的因素已悄然來到人類的身邊。由於能源價格持續上漲,糧食生產成本不斷提高,這不僅抑制了糧食產量的增加,也帶動了糧食價格上漲;同時,世界人口增加、糧食消費升級,以及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大大增加了糧食消費需求,其結果是供求矛盾日益尖銳。到2007年下半年,在一些主要糧食生產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和美元貶值的直接影響下,世界糧價開始急劇上漲。2008年的前3個月,所有主要農產品的實際價格都達到了近30年來的歷史高峰,國際名義價格則達到了近50年的歷史峰值,糧食危機全面暴發。具體來說,本次糧食危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 2002~2003年,糧食危機的初始階段。
將2002~2003年稱為此次糧食危機的初始階段,是因為在這期間世界糧食供求關係開始出現逆轉,其標誌是世界主要糧食品種庫存量與消費量的比值開始下降。2000年世界主要糧食品種的庫存量幾乎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世界小麥和大米儲量約為年消費量的30%。2001年,世界大米庫存量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達到14710萬噸。隨後,糧食庫存量不斷下降,糧食庫存量與消費量的比值開始下滑。由於儲備充足的緣故,這時期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並未發生迅速上漲,世界糧食供求總體基本平衡。但已形成發生糧食危機的初始因素。
(二) 2004~2006年,糧食危機的形成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世界糧食儲備量迅速下降,以大米為例,2004~2005年,世界大米儲備量創下新低,比2000~2001年的歷史最高紀錄下跌了幾乎一半。同時,由於糧食供求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