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農業的功能和作用發生重大變化。農業的功能不斷拓展與創新,農業的多功能性日益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業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是農業多功能性增強的內在動因。現代農業功能的內涵和外延已遠遠超出傳統農業。農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作用,已參與和進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農業在保證和強化食物供給、擴大就業、輸送勞動力等傳統功能的基礎上,正在向化工、能源、環保、觀光、休閒等領域延伸和拓展。都市農業、觀光旅遊農業、生態農業在一些地方悄然興起。創新和增強農業功能,已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任務。

(五) 農村社會事業進步發生重大變化。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明顯提升,由嚴重滯後正在向加快發展轉變。隨著中國實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政策,各級政府把農村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飲水難問題,作為解決農民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問題的重要切入點,取得積極進展。農村社會事業投資力度加大,並由分散投資逐步轉向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把解決臨時應急性建設同長遠性建設結合起來。農村社會事業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不斷健全,以公益性事業為主體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正在不斷加強。農民參與社會事業建設的熱情日益高漲。

(六) 農民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重大變化。新的“三農”工作理念以及支農惠農政策既給農民帶來了實際利益,又引領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不僅改變著農村的面貌,與此同時也在改變著農民的精神面貌。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不斷提高,農村社會風尚和道德文明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農業、增收致富、建設新村、進城務工已成為青年農民的不懈追求。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遵守公德、求知上進等新觀念正在廣大農村形成。

總而言之,中國有著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有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有著中國特色的土地制度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著中國特色的強農惠農政策,有著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建設道路,有著中國特色的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本方針,有著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著發展農業生產的較好物質技術基礎,完全可以解決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資訊化、國際化條件下的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做到長遠穩定解決中國吃飯問題(1)

中國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穩定地解決了吃飯問題。從長遠來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既有良好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只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做到長遠穩定解決中國吃飯問題。

22�8一項事關中國吃飯問題的戰略決策

2008年以來,特別是進入10月中旬以來,新聞媒體傳來令人關注的資訊:一是全球糧食危機波及眾多國家,對一些國家影響甚大,至今仍未有效緩解;二是華爾街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使眾多國家遭受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的影響,至今仍未見底;三是中國繼今年夏糧豐收之後,又迎來一個金色的秋天,秋糧獲得大豐收,全年糧食總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這是獻給農村改革30週年的一份厚禮,更是應對全球糧食危機、金融危機的物質基礎。

傳來的最令人欣喜振奮的訊息,是面對全球糧食危機、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的嚴峻形勢,在紀念中國農村改革30週年之際,針對中國農村改革發展新階段的特徵、任務和要求,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個《決定》立意高遠,主題重大,目標明確,任務宏偉,措施有力,既是推進新階段農村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又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做到長期穩定解決中國吃飯問題的重大決策。

明確了新階段農村改革發展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決定》全面總結了3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經驗,進一步明確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域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強調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然選擇。《決定》從分析我國農業和農村發生的新的變革和麵臨的困難與挑戰入手,深刻闡明“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業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這是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新階段面臨重大問題的新概括,也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