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氣候資源是糧食生產最為重要的資源。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極端天氣增多,自然災害頻發對糧食生產影響增大。更為嚴重的是,氣候變化對長期以來形成的生產技術、培育的優良品種構成嚴重威脅,氣候變化使技術效用降低、品種退化減產的風險增加。據專家估計,過去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產量損失的影響在3%~5%,未來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產量損失的影響可能會上升到10%~15%。2007年我國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近100年來我國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5~0�8攝氏度。近50年我國的日照時間、水面蒸發量、近地面平均風速、總雲量均呈顯著減少趨勢。預測到2020年,我國年平均氣溫可能增加1�1~2�1攝氏度,2030年增加1�5~2�8攝氏度,2050年增加2�3~3�3攝氏度。由於平均氣溫增加,蒸發增強,總體上北方水資源短缺狀況將進一步加劇,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增加趨勢。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將受到影響。

15�13重大自然災害呈多發態勢

自然災害是對糧食生產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近些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方面的自然災害種類增多,強度加大。目前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乾熱風、洪澇、颱風、雹災、低溫凍害、早霜等。而在諸多災害中,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是乾旱。據水利部統計,“十五”期間,全國農田受旱面積年均達2567萬公頃,平均每年因旱減產糧食3500萬噸。目前我國缺乏灌溉條件或設施的“望天田”達7400萬公頃,已建成的5587萬公頃灌溉面積中有2/3還在沿用落後的灌溉方法。我國平均1立方米灌溉水糧食產量約為1千克,而以色列等灌溉技術先進的國家平均1立方米灌溉水糧食產量達到2�5~3千克;目前我國農業節水灌溉面積佔有效灌溉面積的35%,而英國、德國、法國、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都達到80%以上。在我國東北地區,對糧食生產威脅大的災害還有早霜。1997年,吉林省、遼寧省由於發生乾旱和早霜,分別減產糧食500萬噸和400萬噸。自然災害不僅使當年糧食減產,而且對災後幾年的糧食生產都會造成影響。

近5年來,我國糧食作物年均自然災害受災面積達4410萬公頃,其中成災2370萬公頃,絕收640萬公頃,分別佔糧食播種面積的39%、23%和6%。據測算,因災損失糧食2004年為3050萬噸,2005年為3450萬噸,2006年為4470萬噸,2007年為5395萬噸,農業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逐年加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候對糧食生產的影響越來越大,農業自然災害總體呈加重趨勢。

圖15…81998~2007年我國農業受災面積變動情況

圖15…91998~2007年我國農業成災面積變動情況

15�14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偏重發生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因病蟲草害造成的糧食損失約佔糧食總產量的30%,其中因病害損失約10%,因蟲害損失14%,因草害損失11%。棉花生產因病害損失皮棉約12%。農作物病蟲害除造成產量損失外,還可以直接造成農產品品質下降,出現腐爛、黴變等,營養、口感也會變異,甚至產生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 。 想看書來

自然災害頻發對農業影響加重(2)

我國是農作物病蟲草鼠等生物災害多發國家。農業生物災害種類多,發生重,危害大,是糧食增產和農產品質量提高的重要制約因素。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氣候條件的變化,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呈逐年加重趨勢。21世紀初期以來,全國病蟲草鼠害年均發生面積達36000萬公頃,雖經防治挽回大量經濟損失,但每年仍損失糧食4000萬噸左右,約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8�8%。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造成棉花的損失率為24%,蔬菜和水果的損失率達20%~30%。近5年來,我國有害生物年均發生面積達42000萬公頃次,潛在損失糧食高達7500萬噸以上,經過防治仍損失糧食2500萬噸左右。

隨著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的發展,我國國內區域性發生的植物病蟲害疫情擴散蔓延機率加大。稻水象甲1988年在我國河北首次發現,以後陸續在天津、遼寧、北京、吉林、山東、山西、安徽、浙江、福建、陝西和湖南11個省(市)發生,2007年在雲南、黑龍江和江西3個省發現。據專家推測,如果防控不力,疫情極易隨交通工具和產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