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豆生產不斷萎縮,供給不足。2007年大豆總產1273萬噸,總消費量4750萬噸,進口大豆3082萬噸,進口部分佔國內消費的2/3。隨著植物油消費需求增加,預計今後5~10年內,我國大豆缺口將達到3500~4000萬噸,對大豆進口依賴性增強。目前外資基本壟斷了我國大豆加工業,並掌控著我國大豆進口。由於國際市場大豆貿易量有限,依靠大豆進口滿足國內供給的空間越來越小。

(二)大米:稻穀是我國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全國65%以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年消費量11000萬噸左右,而2007年產量為13000萬噸,也就是說必須保證85%以上大米用於口糧消費。2008年稻穀獲得豐收,為保證大米供給奠定了基礎。但隨著人口增加和北方人越來越多地消費大米,預計未來5年大米消費量將達到13500萬噸左右,大米供給仍然偏緊。

(三)玉米:玉米生產近些年來較為穩定,但由於2007年一些主產區遭遇嚴重乾旱,造成玉米減產,給飼料供給帶來不利影響。2008年玉米種植面積增加,扶持政策力度加大,氣候條件較好,玉米產量有所增加,玉米供求基本平衡。

(四)油料:近些年來國內食用油消費以年均10%的速度快速增長,油料供給的缺口不斷拉大。2006/2007年度國內食用油消費2300萬噸左右,其中國產油料榨油1000萬噸左右,自給率只有43%,全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費進口食用油近10千克。

綜上所述,我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給仍呈緊平衡狀態,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食用油等產品的產需缺口將增大,還得依靠進口調劑餘缺。農產品區域性生產與全國性消費、季節性生產與均衡性消費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糧食結構平衡的難度加大。

近些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有很大改善,食用總體上是安全放心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解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原因:一是我國農產品生產主體量大面廣,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程度低、環節多、鏈條長,市場監管難度大。二是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滯後,監測裝備技術水平低。三是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協調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四是屬地管理責任有待加強。與此同時,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提高和觀念變化,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日益關注,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任重道遠。

。。

國際農業競爭影響日益加深(1)

農業始終是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領域。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加快,農業國際化競爭日益激烈。國際農業談判與競爭已成為世貿談判的焦點。當今,國際農業市場競爭加劇,農產品貿易爭端增多,農產品進出口壁壘增強。特別是2007年底全球暴發糧食危機以來,各國農業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與嚴峻挑戰。

15�9國際農業競爭呈現新的特點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農業領域的競爭愈演愈烈,農產品貿易摩擦不斷。農產品貿易成為各國進出口貿易的重點領域。國際農業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一)一些農業大國和發達國家日益把農業貿易擺在本國貿易的重要位置,進一步強化農產品貿易的主導權和控制力。一些糧食生產大國控制和壟斷國際糧食市場,造成糧食國際貿易扭曲,推動了國際糧價上漲。一些發達國家利用糧食等農產品貿易實現自己在國際貿易或其他領域的利益和訴求。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一些貧困國家在國際農業貿易中處於被動地位,並使其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和影響。

(二)國際農產品貿易技術性壁壘日益增強。隨著農業國際化競爭加劇,一些發達國家為保護本國農業和農民利益,普遍設定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農產品進口。2002年以來,歐美日等國紛紛加強對進口農產品的檢驗檢疫,檢驗專案不斷增加,檢驗標準不斷提高,檢驗程式日趨繁雜。2002年初,歐盟修訂了農產品進口標準,日本出臺了農產品進口肯定列表制度。這些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設定,標誌著發達國家技術壁壘已趨常態化、制度化、法制化,這使全球農產品貿易競爭更為激烈。

(三)國際農產品貿易環境日趨複雜,正常農產品貿易秩序受到影響。大型農業跨國公司壟斷地位不斷強化,一些農業貿易投資機構進入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進行投機炒作。這不僅加劇了糧食等農產品供求偏緊關係,而且人為推高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使發展中國家農產品消費面臨困境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