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世間的武功而已。更是一段回憶,是自己在徐家寨時那段輕鬆幼稚的時光。徐清凡現在還清楚的記得大長老在教授自己武功時所說的那段話——“身為徐家子弟,《龜象豹》怎麼能不練好?”
不出徐清凡意料之外,他修煉這個《龜象豹》進步神速,僅僅只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練到了最頂峰的十三層。現在光以武功而言,徐清凡已經毫不遜色於當初全盛時期的大長老了。
自老相傳,武功是遠古時代一位才智橫溢的前輩所創,此人雖然心智才情世間少有,卻偏偏資質根骨一點也不適合修行仙道功法。雖然心慕仙道,但拜師卻被多次被拒絕。接連碰壁之下,心高氣傲的他決意要創出一門適合自己修煉的功法。經過數十年的殫心竭智之後,終於創立了武功這個自古未有的功法。
和吸收天地之氣以鍛造己身的仙道功法不同,武功講究的是截留體內多餘的精氣以化為內力,兩者相比較之下簡直是雲泥之別。而那位前輩,也在被一名功力僅僅達到煉氣後期的低階修仙者輕易打敗,之後羞憤而亡。
雖然武功比起仙道功法差的太遠,但因為它對修煉的資質要求並不是很高,所以也在凡世間遠遠的流傳起來。經過多年的完善和改進,有了自己獨特的體系和多種多樣的不同武功。而《龜象豹》就是其中佼佼者。
而正是因為武功講究擷取體內多餘的精氣,所以徐清凡修煉“龜象豹”才會這麼容易。因為徐清凡自從經歷了煉氣、辟穀兩層境界之後,體內的精氣遠遠多於凡人。
在忙碌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三個月的光陰就在徐清凡不知疲憊的修煉中如流水般劃過,無聲無息。這時,徐清凡的“枯榮指”才剛剛有所小成。
按照九華門的規矩,每次門內大比之前,參賽的弟子都需要集合在九華門凌華寶殿前的廣場中,聆聽掌門人的訓話和鼓勵。
這是徐清凡第一次來到凌華寶殿前,卻只見這凌華寶殿高約十丈,全部用白色巨玉堆砌而成,規模宏大,形象壯麗,格局嚴謹,再配合上周圍片片白雲仙霧,背靠宏偉壯麗的九華山,更顯的神秘中卻又不失莊嚴。
凌華寶殿前,是一個高一丈有餘的主臺,各位有弟子參加這次大比的長老護法們均坐落其上,背後站立著他們的得意弟子。而這些弟子無疑也是這次大賽前五名的有力爭奪者。
當徐清凡和師兄嶽清儒來到廣場時,所有要參加九華門內大比的弟子都已經集合在廣場當中,大約有數百人之眾,神態各異。還有許多來看熱鬧的弟子也站在一旁,對著廣場內眾人指指點點,預測比賽的勝負,口沫飛濺,一副無所不知的樣子。
徐清凡也很快的就找到了金清寒,他正站在一個臉色帶著淡淡金色的老者身後,遠遠地站在主臺上,顯然深受他師父的讚賞。而金清寒在發現徐清凡的目光後,也對著徐清凡微微點頭致意,然後就再次低下頭去。
接著徐清凡又看到了只有一面之緣的鳳清天,因為他的功法道術完全來自家學,所以沒有師父的他孤獨地站在人群的最前方。看起來依然是那麼孤傲遺世,臉上掛著淡淡的譏諷笑意。身週三尺之內無人接近,在人群熙攘的廣場中形成了一片詭異的空白區域。估計每個跟他站在一起的人都會止不住的自慚形愧吧?
就在徐清凡用心打量著周圍要參賽的弟子時,突然覺得背後微微一冷,就好像有一隻毒蛇在盯著自己似的。忍不住抬頭一看,卻發現是南宮清山正站在那許護法的身後,在主臺上滿眼怨恨地盯著自己。徐清凡對於他的目光只是不屑的哼了一聲就轉過頭去,心中卻有些後悔上次的留手。這南宮清山能跟著那許護法站在主臺上,證明他現在已經頗受那許護法重視了。以他睚眥必報的性格,看來今後麻煩不小。
就在這時,仙鶴清鳴,道道仙霞從遠方射來,遠遠看去竟然比太陽還要耀眼,卻是掌門張華陵和太上護法周華海帶著幾位沒有弟子參賽的長老駕著祥雲而至。張華陵依然是一臉祥和的表情,看著底下的弟子時表情也是滿臉的欣慰。而周華海則依舊是一臉冷酷。
在張華陵降下祥雲落到主臺上去的時候,全場弟子均對著他躬身一禮,齊聲說道:“恭迎掌門。”
聲音浩浩蕩蕩,直衝天際。
張華陵對著底下弟子說道:“眾弟子不必多禮。”聲音雖然低沉溫和,就好像是有人在你旁邊低聲淺語,卻很輕鬆的壓倒了眾位弟子的拜見聲。
看到主臺下眾弟子欽佩的眼光,張華陵的面容愈加的慈和了,對著臺下眾人溫聲說道:“我九華門的門內大比每過一甲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