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連一位派來我朝的使者也沒有幸免。”
三娘倒是沒有聽說過這件事情。難怪,前幾日聽出去買胭脂水粉的白果抱怨說,那些海貨都漲了價了。原先一錢銀子能買到的東西,至少漲了半錢。本地產的東西到是便宜了許多。她當時聽著沒有在意,不過如今聽李氏這麼一說,想必是因為沿海不安穩,以致外面的貨物進不來,本地的貨物運不出去。
第三百八十七章 對策
“朝廷怕再出狀況,便暫時下了海禁。”李氏道,“只是我朝自開國以來對海船的限制就少,與海上諸國之間的買賣也很頻繁。這一次,皇上說禁就禁,到是讓一些人頗有微詞呢。”
三娘知道,這個朝代在海貿上相對比較寬鬆。因為自開國以來,海貿給國庫帶來過不少的收入,尤其是前幾朝的時候,海貿是由國家控制的壟斷行業,國家出船出本錢,商人們出力,所得之利潤與朝廷七三分賬。
只是到了近幾朝,朝廷在海貿上的利潤大大打了折扣。
三娘注意到這件事情,還是要從幾年前看的那本有關建武朝的書說起。
先帝建武帝,往好了說可以說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也可以說他是窮兵黷武。他登基後,在對北邊的戰爭中連打了好幾次的勝仗,自信心嚴重膨脹。於是在安穩了幾年之後,又發起了對南洋的一個小國的戰爭,起因只是因為這個小國的國王與皇后私下裡開了一句建武帝的玩笑,具體說的是什麼已經不可考。有說是這國王笑話建武帝的眼睛有些微的鬥雞眼,也有說是國王笑話建武帝娶了自己的父親的小老婆。不過在三娘看來,這些大都都是藉口,說白了就是,建武帝手癢想打仗。所以這其實算是一次侵略戰爭。
只是仗打起來了之後,卻有一些與這小國有貿易往來的商人,悄悄去通風報信(書上說的是,這些商人在海外偷偷養了外宅,報信是想要讓自己的小老婆,和兒女們去逃命。)建武帝知道了之後大發雷霆,殺了好些有牽連的商人。之後便頒佈了海禁令。
這一次的海禁歷時一年半,直到建武帝將那小國打得俯首稱臣,地皮被搜刮了兩三層,海禁令才被收回。
只是三娘有些奇怪,之前她看一些書中側面反應了,朝廷的收入有大部分來源與海外貿易。可是在建武年間海禁期間,除了搜刮地皮得來的拿一些,國家的收入盡然沒有縮水太多。這說明,在建武年間,國家最海貿的控制力度就大大消弱了。
來京之後,在外書房和溫家園裡的藏書中檢視了一些資料,三娘便開始猜測至少是從建武朝開始有些海商因為嫌朝廷抽稅太多,便與朝廷一些官員相互勾結。出海所得之利潤不再上繳國庫,而是進入了某些相關之人的腰包。
三娘記得,孫氏的孃家孫家,開始發家就是因為孫家出了好幾個與市舶司有關的官吏。雖然品級並不高,但是油水卻是大大的。
不說別人,就說孫氏的哥哥,年輕的時候曾連任沿海之地從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賦、戶籍。沿海地區的布政使還掌管市舶司。他們手下的市舶司提舉還往往兼任鹽課提舉司提舉。可以說是將當地稅收牢牢抓握在手中。
孫家的人任的雖然都不是高官,但是都是有油水的官。這就是為何孫家會如此富裕。
皇帝這一次藉著海上事故,釋出了禁海令,不是隻是簡單的想要查出兇手,還是皇帝已經開始著手收拾前朝就遺留下來的爛攤子。決心要將海上貿易這一塊美味的大蛋糕吃回嘴裡。
而二孃在這個時候想要給王家添亂與與皇帝的這一次海禁有沒有關係?
三娘又想到了,孫家當年將孫玉蘭嫁給了沈惟,雖然後來孫玉蘭死的不明不白,兩家卻好像並不想要撕破臉的樣子,上次看到孫金生的嫡兄對沈惟還是一副巴結的樣子,這當中又有什麼貓膩?孫家與沈家應該不會像是表面上看到的這麼簡單吧?
只可惜,三娘作為一個閨閣女子,對朝中之事所知有限。剛剛想到的的也不過是從一些資料和發生的事情中的蛛絲馬跡中所的來的推論。
只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二孃與沈惟打的是什麼主意,一定不能讓她得逞就是了。
想到這裡,三娘問李氏:“過繼這件事情叔祖母可有想到什麼辦法應對?”
李氏見三娘又將問題繞了回來,也不含糊,想了想道:“若是此事真有貓膩,那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上當的。即便會惹得族人們不滿,也沒有辦法。”
三娘沉吟道:“其實,九姑姑剛剛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