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1部分

大家一商量,李真是肯定得回去的,五丫帶著三牛的長子,也得一起回去,而唐燁,唐高林的意見是應該回去,李真則是覺得可回可不回,但希望唐燁能跟著一起回去,“俺和五丫兩人上路,不好照顧…”

唐燁無所謂,就當旅遊吧,但是,李真需要守孝三年嘛?

雖然李真沒中秀才,也沒透過公務員考試,但如今卻是實實在在的在領朝廷俸祿啊,朝廷的人不是流行要丁憂嘛?李真沒資格丁憂,但是不是要守孝呢?

但窮苦人家可不興這個,真守孝三年,那得耽擱多少事啊?守不起呢,因此,守孝三年一般都是讀書人和有家底的人才遵守的,窮苦人家,一般就守個大半年,該迎娶還得迎娶,該出嫁的還得出嫁,該生孩子還得生,無他,生活壓力所迫…

問題如今就來了,李真需不需要按有錢人的規矩守孝三年?…

唐王氏是頭一個就不贊成,守孝三年,那葉子都多大了,本來懷孩子就艱難,那不更是見不著孩子影了嘛?

唐高林則是很為難,好像不論從哪邊靠,李真都該守孝三年的,嗨,你說他繼父幹嘛不多活幾年啊…

大家討論來討論去,也沒個準信。

最後還是唐燁道,“乾脆你先去作坊辭了差事吧,奔完喪後,咱們還是回房山來,到時找四爺疏通一下,你繼續去作坊裡跟著師傅們學,不領朝廷俸祿就是了,不管怎樣,你畢竟是繼子,在李家也沒待幾年,在房山哀思也是說得過去的,你說呢?”

唐高林想想,對唐燁的提議投了贊成票:“如果大家覺得你沒必要守孝,肯定不會準你辭了差事的…”

李真一聽,覺得有道理,第二天便去作坊打辭職報告了,然後就回家跟著唐燁一起收拾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