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克里米亞戰爭李驍也做了一定的安排,比如更新當地俄國駐軍以及瓦拉幾亞軍隊的武器裝備,比如一直在儲備彈藥糧草以及修建軍事要塞和其他防禦設施。 只不過李驍自己也知道這些準備工作只能說聊勝於無,比如說武器裝備更新的事情,雖然換裝了新式步槍,但瓦拉幾亞軍隊的戰鬥力依然羸弱。 一方面是因為士氣不算高,畢竟瓦拉幾亞人其實對俄羅斯沒有什麼好感,哪怕阿列克謝這三年做了一些工作贏得了一些好評,但是那還不足以扭轉乾坤。總體而言,瓦拉幾亞軍隊就跟皇協軍差不多,平時維護治安還算可以,真正到了打仗的時候根本頂不住。 至於列昂尼德的駐軍,這些人的戰鬥力倒是因為換裝了新武器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問題是人數太少了,總共都只有萬餘人。未來克里米亞戰爭的規模可是好幾十萬人捉對廝殺,萬把人就算再強也不過是米粒之光。 至於修建軍事要塞和其他防禦設施,這倒是有一定的作用,在真正好用的榴彈普及之前,就算用三十磅或者四十八磅的重炮去攻擊要塞,那也得費時良久。 可惜的是,瓦拉幾亞的財力有限,而阿列克謝和李驍需要兼顧的方面實在太多,拿不出足夠的錢財去修建大量的堡壘。頂多也就是修建一些戰略支點,面對土耳其大軍的時候頂多也就是起到一定的遲滯作用。 說到底瓦拉幾亞要想堅守道戰爭結束,最需要的是俄國的支援,如果俄國能夠撐住,瓦拉幾亞自然也能支撐。一旦俄國自顧不暇,那瓦拉幾亞分分鐘就會變成盤中的美食,被列強分食得乾乾淨淨。 只可惜李驍想破了頭也想不出俄國打贏克里米亞戰爭的辦法。俄國之前已經吸引了太多的仇恨,周圍幾乎沒有一個能靠得住的盟友,然後還要同時面對歐洲乃至這個世界上國力最強大科技最發達的兩個國家。 俄國拿什麼贏?就是堆人頭也堆不死對方好不好,畢竟土耳其同樣人力資源豐富,也是可以堆人頭的。歷史上的結果也很明顯,俄國死傷四五十萬,幾乎是元氣大傷,土耳其也是三五十萬的傷亡,英法加一塊十來萬的傷亡,所以堆人頭是不行的。 至於其他的,什麼戰略縱深什麼豐富的資源,這些暫時都不管用,因為英法都沒有直接進攻俄國本土的意思,不可能跟拿破崙當年那樣一路殺到莫斯科然後被拖死。 英法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打斷俄國伸向土耳其伸向地中海的手臂,確保北極熊繼續被關在黑海出不來就可以了。 這也就讓讓他們更不可能全面入侵俄羅斯,自然戰略縱深再大也沒有卵用。至於什麼資源豐富,當俄羅斯還不是工業國家的時候,再多的自然資源那也不過是礦而已,沒意義! 總之李驍是不看好俄國能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有好結果的,但無奈地是他偏偏又特別希望俄國能有好結果,因為俄國一旦輸了就意味著他和阿列克謝這幾年在瓦拉幾亞的經營宣告失敗。 對瓦拉幾亞李驍還是費了很多心血的,自然不希望看到全部打水漂,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於未來的戰爭他又毫無辦法,這種無力感實在太憋屈了。 也就在他急得抓耳撓腮的時候,納西莫夫和科爾尼洛夫突然抵達了布加勒斯特。 這兩年拉扎列夫這兩個學生算是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納西莫夫成為了黑海艦隊參謀長,而科爾尼洛夫乾脆晉升為中將擔任了黑海艦隊副司令一職。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拉扎列夫上將在1851年因病去世,黑海艦隊就被尼古拉一世交給了別爾赫。別爾赫這個人吧,能力一般般精力也一般般最關鍵的是事業心還是一般般。所以他擔任黑海艦隊司令之後其實就是什麼都不做,雖然拉扎列夫定下的章程繼續執行,但那些開創性的專案別爾赫是一概不支援了。 這麼說吧,在別爾赫的領導下黑海艦隊實際上就是原地踏步,既沒有進步也沒有退步。不過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沒有進步其實就是一種退步,跟英法海軍逐漸開始普及蒸汽動力相比,黑海艦隊依然死抱著風帆不放,日益顯得落伍。 而這種蛋疼的局面讓科爾尼洛夫和納西莫夫很是著急,但沒有老師幫著撐腰,他們也沒辦法強推黑海艦隊的現代化,只能想方設法地打擦邊球尋求突破。 而跟瓦拉幾亞合作就是打擦邊球的辦法之一,瓦拉幾亞雖然沒有海岸線,但因為多瑙河的存在其實還是有一隻水軍的。對李驍和阿列克謝來說推廣新技術自然是沒話說的,所以他們就跟科爾尼洛夫以及納西莫夫一起組建了一隻內河艦隊。這支內河艦隊雖然規模並不大,但是技術卻比較先進,大部分船舶都用上了蒸汽動力。 雖說瓦拉幾亞內河艦隊噸位比較小,但也幫著黑海艦隊做了技術驗證,在蒸汽船舶的設計佈局、具體的鍋爐和蒸汽機的應用上都有一定的驗證意義。 應該說科爾尼洛夫和納西莫夫對這隻艦隊還是比較重視的,時不時就會來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