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緬什科夫看來只要自己跟英國外交部支吾一聲,那對方肯定會對那些惡意散佈謊言和小道訊息的報紙窮追猛打,分分鐘就讓這些亂嚼舌頭的傢伙閉嘴。 只能說緬什科夫有點想當然了,或者說尼古拉一世給這個可憐的傢伙給坑了。因為在俄羅斯在尼古拉一世的極權統治下,幾乎所有的報紙上公開發表的訊息都需要經過審查,沒有第三部點頭同意,什麼訊息都別想登上報紙。 而在英國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雖然也有新聞審查制度,但比起俄國的那種一刀切要寬鬆不少,基本上輿論導向都掌控在大資本手中。也就是說人家想發什麼新聞不是完全得看政府的臉色。 更何況這一次英國輿論之所以喧囂塵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有英國政府和議會中的反俄勢力在推波助瀾。不客氣地說英國外交部就是幕後黑手之一,你讓幕後黑手幫你息事寧人,是不是真的想多了。 可想而知緬什科夫將被忽悠得有多慘了,在他跟英國外交部打了招呼之後,對方的態度挺好,表示一定重點關注這方面的情況,一定會嚴肅處理假新聞氾濫的現象。 然後呢? 然後緬什科夫又優哉遊哉地繼續打獵繼續等訊息了。只不過他等來的不是什麼好訊息,而是新一波的針對俄國的陰謀。 很快英國外交部確實收拾了幾家小包紙,逮捕了幾個編輯和記者,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些小報紙屁都不是,真正影響力大的比如《泰晤士報》毛都沒有掉一根。 更何況之前編排俄國最狠的可不是那些小報紙,而是類似《泰晤士報》之類的喉舌。 英國外交部的做法往好了說是繁衍了事,但往壞了說就是火上澆油! 你想想,本來英國朝野的情緒就被煽動了起來,對俄國是一肚子意見。這時候可以說是滔天的洪水洶湧而來,而英國外交部不光不平息事態,反而抓人,還抓的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小嘍囉,這不是火上澆油是什麼?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如果英國外交部真的想息事寧人的話,其實應該順著輿論的方向說話,嘴上嚴厲地譴責俄國,最好是把緬什科夫或者俄國駐英國大使罵一個狗血噴頭,讓英國民眾看到外交部或者說政府是向著他們的,也是在努力地譴責殘暴的北極熊。 這樣一來不說完全讓輿論平息,至少不會讓民眾感到不爽。而英國外交部並沒有這麼做,他們選擇了抓人,你想想這個訊息能瞞得住嗎? 當然啦,英國外交部這幫孫子也壓根就沒想過要隱瞞,他們是巴不得這個訊息傳出去才好。一旦傳出去了,輿論自然就要被引爆,對俄國的厭惡和仇恨情緒將更加濃郁。 果不其然,英國外交部頭天下午抓的人,隔天《泰晤士報》的頭版頭條就報道了這個新聞,然後海嘯就爆發了! 整個大不列顛都出奇地憤怒了,一肚怒火的英國民眾在有心人的攛掇下走上了街頭包圍了外交部和俄國大使館,用扔雞蛋和臭罵等方式和平地進行了抗議和示威。 這一切緬什科夫自然是不知道的,此時他還在沃特福德的森林裡跟一幫英國高階貴族打獵嬉戲呢! 可憐的布魯諾夫男爵就沒那麼走運了,被這股抗議浪潮搞得焦頭爛額的他差點在英國外交部門口被憤怒的英國民眾從馬車裡拖出來。的虧英國外交部準備“充分”,一堆額槍實彈且身強力壯的龍蝦兵好容易才將他救了出來,饒是如此他那輛掛著俄羅斯國徽的豪華馬車也被拆成了一堆爛木頭。 “這……這……貴國一定要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是不折不扣的暴行!是對俄羅斯的踐踏!我要求貴方一定要嚴懲暴徒,切實地保護外交官的人身安全!” 被嚇了個半死的布魯諾夫男爵真的是氣炸了,這是他當大使以來受過的最大的屈辱以及驚嚇,他深深滴感覺自己被冒犯了。 只不過這番抗議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因為這一切本來就是英國外交部一手導演的,他們就是要給驕橫的俄國人一點顏色看看。當然最主要的是順便搞一波事情,給議會施加更大的壓力,讓接下來針對俄國的進一步行動鋪平道路。 “萬分抱歉,大使閣下,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是不願意看到的,我們也很遺憾,但是您也看到了,這些民眾已經被激怒了,我們也是束手無策啊!” 布魯諾夫男爵皺了皺眉頭,對英國外交部的說辭他很不滿意,而且他也不是緬什科夫一樣的呆瓜,對外交領域的那些小把戲也是門清。他能覺察出英國外交部的態度是很曖昧的,明顯是出工不出力就是在打太極! “那如果聖彼得堡的民眾搗毀了貴國駐我國的大使館,然後我告訴閣下我也很遺憾,但一樣的束手無策,對這樣的解釋您能滿意嗎?我看你們就是敷衍塞責應付了事!” 布魯諾夫男爵話語中的威脅成分誰都能聽出來,外交領域強國與強國之間互相針對搞對等報復不是什麼稀奇事。只不過一般不是什麼深仇大恨大家不會搞的那麼紅果果的。 可見這一次布